【明報專訊】教育局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指出,為配合課程更新,把有關「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內容納入相關學科課程如藝術教育、中國歷史、歷史、地理、通識教育,以及學生活動內,讓學生認識和探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宗教、文化現G和語言等,了解推廣一帶一路的願景和工作計劃,並明白其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性和所創造的機遇。 就一帶一路是否能配合有關學科的學習目標,教聯會會長黃均瑜說,總括而言,一帶一路是國家未來發展方向,促進歐亞一體化,「介紹給學生都是好事」。 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就財務委員會審核2017/18年度開支預算詢問教育局,隨荌禤a推舉一帶一路的政策指標,局方是否有活動計劃讓學生響應。教局回覆會將一帶一路納入課程。 教師:歷史非教國策 應容開放討論 教協理事、資深中史科教師陳仁啟說,現有課程中,漢武帝時期張鶱出使西域及唐宋時拓展海外貿易,開拓海上絲路,都與一帶一路有關,他指歷史科是教歷史事件的背景、經過和影響,而非教願景及令學生明白國策的重要和機遇,「我不知怎加入課程,但教師可以延伸分享自己的看法,不會說不可以這樣做」。根據現有機制,要修訂課程指引,需經包括教師、學者等成員的課程發展議會通過,議會早前就初中中史科課程檢討完成首輪諮詢,諮詢文件沒加入一帶一路,議會即將展開第二輪諮詢。 教協理事、資深通識科教師方景樂說,一帶一路與該科「現代中國」單元有關,學生要認識國策,亦與「全球化」單元有關,因一帶一路可促進貿易全球化,及造成文化和價值衝擊,但他指通識科應容許開放討論,應同時討論挑戰和機遇,不是一面倒「唱好」國策。 教局又稱,該局持續安排學生參與絲綢之路沿線的內地交流活動,並在2016學年增加名額至5600個,亦鼓勵學校舉辦專題研習和考察活動,及與一帶一路國家學校締結為姊妹學校,讓學生反思如何為一帶一路作出貢獻並因此而受惠。 根據教育局數字,2017年度預計資助6萬名中學生及近4.2萬名小學生參加內地交流計劃,按年度分別增加67%及94%,預算開支分別為7850萬元及3200萬元,分別較上一年度增加75%及12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