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的顧問建議在增設人雞分隔設施下保留街市活雞。本報巡查發現,以透明膠板封起雞籠前方的雞檔雞毛滿天飛,仍有傳播禽流感風險;而完全分開人和雞的密封玻璃房,逾10年前造價已逾百萬元。有活雞業界認為,若要改建食環署街市檔位,應由政府付費,但立法會議員指現已用公帑資助驗雞,促新增設施應營運者自付。
港府2004年已提出雞檔須加透明膠板,將雞籠與行人通道分隔,檔員亦要穿圍裙及膠靴等。記者昨到深水鶗_河街街市觀察,3個雞檔均有在雞籠外加膠板,店員均穿圍裙,但其中一檔有一名沒戴手套的店員徒手捉活雞,亦有個別顧客摸雞。每當店員捉雞,雞毛會隨雞掙扎而滿天飛,有顧客隨即掩口鼻。
北河街街市雞販莫小姐稱,膠板封雞籠只能阻擋小孩伸手入籠,但雞毛仍會向上飛。由於該街市沒冷氣,若要增分隔措施,她說先要處理通風。
雞販稱膠板只擋小孩手
政府2004年已提出改建雞檔,曾於大角嘴街市、柴灣漁灣h街市及屯門新墟街市設人雞分隔雞檔,其中食環署轄下大角嘴街市於2005年落成,其家禽檔區設特定通道和獨立通風系統,每檔劃分為零售區、屠宰室及活禽區。活雞存放在玻璃房,顧客可隔茯謎揀雞,雞毛不會四散,兩檔建設費當年共花285萬元,即平均每個142.5萬元。
另外,領展樂富街市雞檔亦設玻璃房,該檔負責人鄭先生說,兩年前從大埔傳統雞檔遷至上址,起初不習慣,幸好想到可在玻璃上設傳聲器,讓顧客與房內店員對話,以便揀雞。
業界料改建難 倡政府承擔
港九雞鴨行職業公會主席黃詠楠稱,傳統雞檔通常僅200多方呎,難增設施,建議將街市內的活禽檔集中一處,並加玻璃門分隔,入內者需戴口罩,料此舉成本低過逐檔改建。他認為若改建食環署街市檔,成本應由政府承擔。該會副主席馬平龍說,如改建現有街市雞檔,料需增設通風系統、冷氣等,政府應承擔成本,若需雞檔分擔,會考慮理據及分擔金額。
對於雞檔雞毛飛揚,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若雞感染禽流感病毒,而雞毛沾上這些雞的口鼻分泌物或糞便,吸入雞毛者便有可能感染,雞販應戴口罩及眼罩。他認為街市無活禽才可杜絕禽流感,持續賣活雞則要考慮是否願付代價。
議員:已花公帑驗雞
立法會議員黃碧雲稱,政府已花不少公帑驗雞,猶如全民補貼吃鮮雞。她認為若需加強雞檔分隔,而雞販想繼續營運,開支應由他們支付,若涉及費用多,社會需思考是否值得保留活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