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篇章:參考答案
【明報專訊】(1) 第二部分:第3至11段
第三部分:第12至16段
第四部分:第17至19段
內容大意:總結梵高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並帶出梵高的死亡。
第五部分:第20段
(2) D
(說明:並非「黃屋使梵高發瘋」,「黃屋」只是梵高發瘋的地點。)
(3) 結構作用:呼應
內容效果:強調或突顯
說明:第1段「探討生活環境對梵高創作的影響」與「住在模擬小屋的人,能體會梵高當年熾熱與孤絕的心境麼?」(第11段),不單相互呼應,而且一而再「強調」,「突顯」了「畫展」與文章目的在「探討生活環境對梵高創作的影響」。
(4) 就突顯文章的重點而言,〈梵高的房間〉這篇名較佳。
文章的重點在以「阿爾的黃屋」突顯文章的兩個主題:「生活環境對梵高的影響」、「梵高的『孤獨落寞』與『悲傷』」,「阿爾的黃屋」正顯現「梵高的熾熱與孤絕」,梵高「生活轉折的關鍵」,切合文章主題。
〈梵高的風景〉雖能涵蓋全篇閱讀材料內容──交代梵高不同階段的作品風格──但未突顯文章最重要的兩個主題,所以仍以〈梵高的房間〉的篇名較佳。
或
就涵蓋全篇閱讀材料的內容而言,〈梵高的風景〉這篇名較佳。
文章內容順敘交代梵高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懷抱喜悅與夢想的黃色時期、仰視神秘天地的藍色時期,終於走向生命最後的段落,畫下像絕筆一樣的、如不祥的黑雲與烏鴉襲來的《麥田群鴉》」,〈梵高的風景〉正能全面涵蓋閱讀材料內容。
〈梵高的房間〉雖能突顯文章的兩個主題,但未能概括梵高「藍色時期」與將近死亡時的作品特色,未及〈梵高的風景〉的全面。
顧問教師:唯風 - 資深中文科老師,198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先後獲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碩士銜,現為學友社模擬文憑試籌備委員。90年代起開始為《明報》撰稿,主要著作有《中國文學史》、《中國語文及文化——文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