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多數港人工作繁忙,吃飯講求飽肚、速度,碟頭飯正能滿足要求。任文職工作的陳先生說,每日午餐均習慣到茶餐廳吃飯,昨午吃了黑椒牛柳炒河,知道食物鹹,但嘆無可避免。不過,消委會表示,落單時要求「少鹹」或醬汁另上,正可避免攝取過多鈉(見表)。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說,醬汁影響食物中的鈉含量,以咖喱牛腩飯為例,一整碟飯平均含有2100毫克鈉,其咖喱汁平均佔有560毫克鈉。許明白吃咖喱飯不吃汁「很可惜」,故建議市民點菜時要求咖喱汁另上,只吃一半,已可減少攝取280毫克鈉、即每日攝取量上限的14%。
香港營養學會會長張智良稱中式煮法習慣「打芡」,這過程會將鑊中所有調味料鎖入醬汁內,令食物含高鈉質。他提議市民先選醃料較少的食材,少選加工肉,如不能醬汁另上的話,撥開浸滿醬汁的飯麵來吃。
多吃高鉀食物 如蔬菜水果
香港營養師協會會長林思為說,市民除腎病、心臟病、血鉀高的病人外,平日應多吃高鉀質食物,如蔬菜水果,因鉀與鈉的分子結構相同,鉀質進佔腎臟後,會令鈉質「無處容身」,故鉀質有助減輕高鈉帶來高血壓。林又說,有人會因為攝取過多鈉質而水腫,若不慎吃得太鹹,應多喝水,加快腎臟運作,讓尿液排走當中的鈉質,解決水腫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