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前日通過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到,要「助推港區政協委員走進校園開展國情教育活動」,學生組織「學生動源」已表明或在政協到校時抗議,看來又會「考起」校長。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潘淑嫻說不希望政治進入校園,若示威學生有不尊重人的行為,教師要遏止,但也要了解學生反感的原因。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強調邀請嘉賓的主導權應在校方。 李雪英說,人大及政協一向有透過一個協會提供到校講座,並有清單列出不同題目和講者供學校選擇。李認為政協報告是賦予港區政協更積極主動入學校的職責,但報告未有詳細內容,也未提到會否強推,會密切注意。她說學校會按需要邀請不同嘉賓分享,人大及政協對國情有親身體驗,學校若認為適合可以邀請,只要主導權仍在學校,情G和現時分別不大。 李雪英﹕校方要判斷有否反效果 對於政協入校可能引起學生反感,李雪英認為學校要有專業判斷,了解學生的接納程度,如知道政協到校會有反效果,可選擇其他方法。她認為學生不可對國家和世界無認識,但學校應能判斷找什麼人與學生交流對學生最有益處。她認為,有更多人關心教育是好事,但方式要正確,她歡迎不同的人願意到學校幫忙。 潘淑嫻則說,學校邀請講者時應考慮能否擴闊學生視野,而非其政治立場,應以多元、民主和開放態度作專業判斷。她強調開展國情教育活動、推動愛國愛港是給港區政協的任務,不是給學校的任務,不應混淆兩者,「無謂加太多壓力給學校」。她認為學生有獨立思考,講者的質素會影響學生對其言論的接受程度,「不一定你講就全盤接受」,講得不好甚至會引來反感。 學生動源:加強宣傳港獨 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瀚林說,針對政協到校,成員或會在校發起在台下叫口號等抗議行動,學生動源也會加強在學校宣傳「香港獨立」理念作回應。 潘淑嫻認為,如學生有不尊重人的行動,教師有責任遏止,但如果學生是作理性分析後提出意見,學校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她說現時學校面對的問題複雜,管理學校難度比過去高,要有政治智慧,雖然不希望政治進入校園,但如學生抗議,學校也不應逃避,應了解學生反感的原因,給予適當回應。 (逢周三見報) 余諫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