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位於江西南昌市的漢代海昏侯墓內,早前出土一面繪有孔子肖像的穿衣鏡,成為目前已知最早的孔子肖像。經考究,考古專家日前公布該穿衣鏡及其內容,同時初步釋讀穿衣鏡上的內容及背後涵義。專家指,穿衣鏡上的孔子及其弟子肖像畫人物寫實,有望還原孔子的真實形象。另外,專家又在一版木牘中,發現疑似海昏侯劉賀手寫的讀書筆記。 據悉,考古人員經清理拼合,發現穿衣鏡由3部分構成,即鏡掩(蓋)、青銅鏡和鏡框(下圖)。其中鏡掩殘損嚴重,而碎成數十塊,且大部分圖案文字都不清晰,只有較大的兩塊碎片還能辨識。鏡掩的正反兩面均有彩繪和墨書,其中正面的墨書文字部分,考古人員暫命名為「衣鏡賦」,對穿衣鏡的功能及上面的圖案內容進行描述,而彩繪圖案有仙鶴等。另反面從殘存的文字圖像判斷,應是孔子弟子圖像和傳記,而孔子的肖像則繪於鏡框背板上。 專家表示,衣鏡上亦有繪有西王母、東王公、白虎蒼龍、玄鶴鳳凰等,這些都是當時流行的元素,此類圖案幾乎大部分相關器物上都有。而衣鏡上的主要人物是聖人孔子及其弟子顏回、卜商等。 據稱,衣鏡上的孔子被繪得儒雅、內斂、謙恭,以布衣形象示人;而孔子弟子形象極具個性,傳記上的他們各有成就,但都崇拜孔子。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刻畫得真實而生動,人物的呈現以肖像畫的形式表現,線條簡練,人物寫實。比較同時期的繪畫,如各種墓葬壁畫或馬王堆漢墓所出帛畫,它的風格大不一樣,而且技藝高超,顯然不是一般的匠人所繪。 由於這幅孔子肖像的載體特殊,為劉賀生前實用器,劉賀幾乎天天都要面對這些聖賢。專家認為,「衣鏡賦」已作了很好的解答:「臨觀其意兮不亦康,氣和平兮順陰陽。」或許,劉賀在被廢除帝位後,通過閱讀儒家典籍,時常瞻仰衣鏡上的孔子像,學習孔子在逆境中的修為,才得到內心的平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