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20屆「明報校園記者計劃」正式展開,校記須於畢業前參與最少一次培訓班、遞交兩份自由投稿等,質素良好、具新聞性的投稿有機會於逢上學日周二及周四的這個〈SR Chat〉園地見報。校記潘海怡農曆新年前夕在廣場展覽上與年輕收藏家對談,道出古物的有趣「身世」,為第一期〈SR Chat〉打響頭炮! 文:校記潘海怡(梁式芝書院,中五) 圖:相關機構提供 整理:陳綺雯 【文章經編輯刪節】 真正的美麗能夠通過時間的考驗,古玩正蘊含這種美麗,飽經風霜仍韻味十足。農曆新年期間,港灣豪庭廣場、逸葝s場及翔龍灣廣場舉行「金銀滿貫賀新禧」活動,「90後」收藏家張頌昇展出近百件錢幣珍藏,讓參觀的市民能一睹百年貨幣的古韻。 在香港出生、現職英文導師的張頌昇笑言,其父親是「開門人」,讓他認識到收藏界。他發現這個行業競爭不大,有發展空間,加上投資價值遠比股票的回報大,於是便走上收藏古物這條路。隨茪F解得更深,張頌昇發現每張紙幣背後各有故事,如他最喜愛的有利銀行500元鈔票上的地圖設計,原先是用於1000元鈔票上;1000元紙幣印成金黃色,是承襲了舊時的傳統;昔日500元紙幣是每個香港「打工仔」艱辛工作的目標,上班幾個月就是為了換一張「駝背佬」等,「駝背佬」是1970年代前500元紙幣的俗稱。張頌昇翻查經典推敲出錢幣的歷史小知識,深感歷史的美麗及意義,喚起他保育歷史文化的決心。他感慨地說﹕「為什麼香港人總要到最後一步才會珍惜、才去爭取?為什麼不能事先去保留這些歷史傳統?」他說完全不介意花錢購買舊錢幣,甘願做守護歷史的人。 歷史意義重於投資價值 當初選擇投身收藏行業,張頌昇坦言家人希望他回歸正職,有穩定的生活。不過,他認為年輕人不應被金錢所勞累,對某件事物感興趣便應勇於嘗試。而收藏亦具投資價值,並非所謂的「扔錢進大海」,他希望這點能引起更多人對收藏古物的興趣,但當中的歷史價值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張頌昇很樂意分享或交流收藏心得,無論是在網絡平台、跟人面談還是舉行展覽等,都希望宣揚歷史文化。他深信通過傳授收藏知識,使有心人能傳承這種文化。現時有兩名熱中收藏的中二學生正跟張頌昇學習收藏技巧,他亦樂意傾囊相授,希望傳統文化能一代傳一代。 ■編輯部評語 啟發思考 人物背景欠詳細 原文引言能引起讀者思考,寫得不錯,惟無關主題的文句太多,宜盡快切入主題。校記算是道出了受訪者的心聲,人物背景、珍藏品等資料卻交代得不夠清楚。以人物訪問而言,其實應提及受訪者多一點背景,如張頌昇不止收藏及投資舊幣,亦有收藏車票、郵票、黑膠唱片、閃卡;並於2012年創立網店,至2015年初開設了實體店「香港真藏」等。這些人物背景既能令讀者了解受訪者,同時也帶出這名「90後」收藏家有何特別之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