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科學家發現3小行星對地球構潛在威脅
【明報專訊】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通報,國際小行星中心最新發布了中國科學家剛發現的3顆不同類型的近地小行星「2017 BK3」、「2017 BL3」和「2017 BM3」。其中小行星「2017 BL3」是本月21日發現的阿波羅型近地小行星,軌道半長徑為1.62天文單位,相當於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1.62倍,偏心率為0.69,軌道周期為2.06年,屬於對地球構成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
「2017 BL3」亦是繼去年11月2日發現首個具有潛在威脅的近地小行星「2016 VC1」後的又一新發現。同日發現的還有另一顆阿莫爾型近地小行星「2017 BK3」。
本月22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體望遠鏡團組科研人員又觀測到一顆移動速度比「2017 BL3」更快的近地天體「2017 BM3」,其每天移動速度達2.46度,約為主帶小行星的10倍。結合其他國際台站的觀測資料計算,這顆近地小行星的軌道半長徑為0.98天文單位,相當於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0.98倍,偏心率為0.18,軌道周期為0.97年,是一個阿坦型近地小行星。阿坦型近地小行星的軌道半長徑比地球軌道小,大部分時間與太陽的角距小,尤其難於從地球上觀測發現。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趙海斌表示,不斷發現近地小行星有助於人類更好地理解地球可能遭受的碰撞威脅,以及未來如何減緩及防範近地天體的碰撞。自2013年2月車里雅賓斯克近地小行星撞擊事件後,國際社會加強對近地小行星的發現、監測和預警合作,並於2013年12月經聯合國大會批准成立國際小行星預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