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局查「高風險」逃稅人士 監察臉書推特獲資料惹質疑
離岸銀行開設帳戶勢成調查對象
【明報專訊】加拿大稅務局加大對「高風險」逃稅人士的監察力度。該局也檢查這些人的社交媒體帳戶﹐比如臉書、推特等﹐來獲取相關信息。他們還設立商業信息部門﹐專門處理伴隨新技術出現的大數據﹐對付有意避稅的人。離岸銀行開設帳戶將是有可能被調查的「高風險」對象。
不過﹐私隱保護維權人士則認為稅局需要慎重﹐雖然現代技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礦藏﹐但這也並非「無法無天」的區域。
稅局策略和整合部主任魯爾(Jean-Francois Ruel)表示﹐「高風險」人士包括那些在離岸銀行開設帳戶的有錢人。
「如我們和有逃稅高風險的有錢人打交道﹐他們還有離岸帳戶﹐我們需要調查所有公開信息﹐以便更好地追討逃稅」。
聯邦私隱保護專員辦公室發言人稱﹐稅局就從社交媒體收集信息對付逃稅﹐曾經通知過他們。
稅局聲稱﹐他們是應用新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做好收稅的工作。目前興起「大數據」的商業信息﹐稅局認為利用該技術﹐可更好地分析納稅人的行為﹐放過大部分低風險的納稅人﹐集中資源對付那些故意逃稅的國民。
魯爾表示﹐稅局屬下的商業信息部門有雙重的目標﹐一是改善對加人的服務﹔二是發掘那些需要審計的個案。如自2015年1月以來﹐他們從加國金融財務機構報告中﹐抽取每單超過1萬元的電子交易數據來進行深入調查。通過調查﹐他們發現在問題國家進行離岸避稅的情況。
但聯邦私隱辦公室首席律師克席姆(Patricia Kosseim)近期指出﹐雖然網上有公開信息﹐這並不意味着人們已經放棄他們的私隱權。
如今人們在社交媒體、公共論壇和網上分享個人生活的情況愈來愈普遍。雖然有部分機構利用這個媒體進行員工招聘、管理,以至執法﹐但「這也不是冇王管的地方」。
懷爾遜大學社交媒體實驗室主任格魯茲(Anatoliy Gruzd)表示﹐社交媒體上的信息雖可稱為公眾信息﹐但大部分人使用社交媒體時﹐通常僅期待在一個小圈子內分享﹐沒意識到可能進入公眾視野。
他說﹐社交媒體用戶各有不同。一些明星、政客使用社交媒體作為提高知名度的媒介﹐希望大大拓展自己的影響力。如美國總統特朗普便充份發揮了社交媒體的效用﹔但大多數人則只是和自己的親朋交流。
此外﹐社交媒體雖也有認證但並不嚴格﹐任何人都可創立一個帳戶﹐如稅局這跟蹤某人信息﹐也可能搞錯人頭。因此﹐他認為﹐現時雖有公開信息的存在﹐但隨便使用訊息﹐未必合乎道德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