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高溫超導之父坐二十載冷板凳
【明報專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研究員是國家科技獎勵的「常客」。身為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的趙忠賢曾獲得兩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兩次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次他又走上國家最高科技獎這一中國科技界最高榮譽的領獎台。作為中國高溫超導研究主要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他為高溫超導研究在中國扎根並躋身國際前列作出了重要貢獻。
超導是指某些材料在溫度降低到某一臨界值以下時,電阻突然消失的現象。從核磁共振成像儀到超導磁懸浮列車,超導正在或即將為人類創造可觀效益。
無數科學家試圖回答「超導體為何會超導」,並尋找臨界溫度更高、更適於應用的超導體。
兩奪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趙忠賢自1964年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進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研究高溫超導40年。
趙忠賢及其團隊第一次重大突破是在1987年,獨立發現液氮溫區高溫超導體,並在國際上首次公布其元素組成,推動了國際高溫超導研究熱潮。他因此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物理獎,並在198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集體一等獎。
高溫超導研究在上世紀90年代遇到瓶頸,趙忠賢的團隊由此坐了近20年的「冷板凳」。但他仍執茤韟飽A「熱的時候堅持,冷的時候堅持」。
趙忠賢的團隊在2008年合成出絕大多數50K(K為開氏溫度,50K約為-223℃)以上鐵基超導體,又創造出大塊鐵基超導體55K(約-218℃)的世界紀錄,再次掀起高溫超導研究的新熱潮,他也因此再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75歲的趙忠賢說,如今的工作重點有兩個,一是凝練學科方向,二是盡可能地為年輕人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對於超導研究和應用前景,他認為,超導研究有重要的科學意義,推動荈q子理論的發展。超導體在能源、醫療、信息、交通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是21世紀戰略性技術儲備之一。一旦超導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將為人類創造難以估量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