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白皮書:3年後探火星
制定15年路線圖 盼躋身「航天強國」
【明報專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首次提出「航天強國」的發展願景。白皮書指,中國將於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未來適時還將啟動工程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探尋地外生命信息。此外,中國還將計劃啟動重型運載火箭工程,預計2030年左右發射「長征九號」。
將啟動重型運載火箭工程
這是官方繼2000年、2006年、2011年後第4次發布航天白皮書,全文約1.1萬字。提到全面建成「航天強國」,即要「具備自主可控的創新發展能力、聚焦前沿的科學探索研究能力、強大持續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能力、有效可靠的國家安全保障能力、科學高效的現代治理能力、互利共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昨在記者會上稱,已初步制定15年路線圖,計劃到2030年左右令中國躋身「航天強國」之列。
擬採樣探尋火星生命信息
白皮書回顧過去5年中國航天的成果(見表)及列明未來5年發展的重要項目,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白皮書指2020年將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採環繞和巡視聯合探測,希望突破火星環繞、着陸、巡視探測等關鍵技術。吳豔華表示,目前探測火星的研究工作進展順利,屆時將探測其形貌、土壤、環境、大氣等,並研究火星的空間物理場、大氣層和地質結構演化規律,未來還將執行火星採樣返回任務,甚至探尋火星生命信息。全球共對火星這顆距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作過40次探測任務,其中美國19次,俄羅斯19次,日本和歐洲各1次。
白皮書稱,中國還將開展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的方案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工程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探尋地外生命信息。
此外,中國將開展啟動重型運載火箭工程實施,意圖突破重型火箭總體、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200噸級氫氧發動機及10米大箭體結構等關鍵技術。
吳豔華透露,預計用約10年研製出起飛重量3000噸級、低軌運載能力100噸級的重型運載火箭,擬命名為「長征九號」,並計劃於2030年首飛。中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長征五號」今年首飛成功,但尚不能滿足火星採樣返回等航天重大任務的需求。
將研究緻密天體及黑洞力學
白皮書亦提及中國在太空科學方面的發展計劃,包括利用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探測宇宙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研究緻密天體和黑洞強引力場中物質動力學和高能輻射過程;開展太陽風與磁層大尺度結構和相互作用模式、磁層亞暴變化過程響應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