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數理佳 興趣信心遜國際平均 國際大型研究 學者籲家長勿催谷
【明報專訊】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2015(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昨公布結果,本港學生的數學及科學科全球排名2至6名(見表),不過,港生對學習上述兩科的興趣及信心則低於國際平均水平。學者提醒家長接受「成績並非一切」,勿給孩子太大壓力。
TIMSS是每4年一次的國際大型數理教育比較研究,透過大約30至40題測試及問卷調查,藉此測量小四及中二學生的數學和科學的國際水平。2015年的研究有近60個國家及地區,超過58萬名學生參與;香港則有132所小學及133所中學,約3600名小學生及4155名中學生參加。
小四數學全球第2 獅城居首
去年新加坡囊括小四及中二數學和科學測試榜首,這次香港第6次參與TIMSS,小四及中二的數學科分別排名第2及第4名,亦分別有超過45%及37%學生達國際最高基準(國際平均只有6%及5%)。港生科學方面表現未及數學優異,小四及中二分別排名第5及第6,但仍分別有16%及12%學生達國際最高基準(國際平均只有7%)。
本港學生以小四數學表現最佳,100%學生的數學成績達最低國際基準,即懂得回答屬小四程度最淺的試題。
近三成小四生「厭數」
不過,港生對數學及科學科的學習興趣及信心則低於國際平均水平,如只有35%小四生非常喜歡學數學,低於國際平均比率(46%),有27%小四生不喜歡學數學,高於國際比率(19%);沒信心掌握數學科的小四港生則達36%,高於國際比率13個百分點。
香港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HKIEA)中心主席、港大教育學院教授梁貫成指出,本港受儒家思想渲染,「將勤補拙」觀念根深柢固,相反外國則重視天分,「不懂便算」;他認為適當操練可打好基本功,但港生已「操過龍」,反抹殺其學習興趣,「只在乎眼前成績好,是很短視,成績好但沒興趣,如何學下去?」
「成績好沒興趣 難繼續學習」
他說數理着重探究和邏輯推理能力,但港生這些能力較弱,「讀研究院時就見真章,窒礙發展」。他提醒家長勿再催谷子女,教師也應多鼓勵學生。
至於港生學習信心低,梁認為是中國文化較重視謙卑,即使表現好也覺得自己不「叻」,外國人則相反,這些文化因素難以改變。
男生表現較佳 學者:好勝有利學習
研究又發現,本港學生的表現有性別差異,在小四數學、小四及中二科學中,男生表現較女生佳。梁貫成認為,近年香港學校舉辦較多科學競技活動,男生一般較好勝及愛表現自己,故參與度較女生高,有利掌握數理。他表示,女校的學生表現較男女校的女生好,因女校學生不用被「定形」,他說部分女生認為數理強是男性化表現,扼殺可爭取更好成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