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替代能源救地球?
【明報專訊】使用傳統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氣帶來污染,且分佈不均、儲量有限,終有耗盡之日。替代能源(alternative energy)泛指傳統化石燃料、核燃料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等不會耗盡的天然資源。
全球暖化下減排刻不容緩,開發或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是大勢所趨,也是《巴黎協定》下不少「國家自主減排貢獻方案」的方向之一。不過,面對自然環境、技術、成本及資金等限制,可再生能源並非想要就有;而在開發、生產及運輸的過程中,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破壞環境。
‧六大可再生能源(見圖)
‧能源相關組織(圖)
◆其他「新」能源
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或發展「新」能源,能減少對高污染化石燃料的依賴,從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新能源中,還包括兩種儲存於地球深層岩石內的「非常規天然氣」。
◇頁岩氣(shale gas)
頁岩氣是埋藏在頁岩地層中的天然氣,估計生產同等電力時釋出的二氧化碳,比煤炭少40至50%;全球儲藏量約達456萬億立方米,是全球已探明常規天然氣儲量的兩倍多。隨開採技術取得突破,美國頁岩氣產量由2000年提供1%天然氣產量,上升至2013年的40%。不過,頁岩氣煉製過程會產生廢氣、廢水和廢渣,比常規油氣存在更大的環境風險
◇可燃冰(combustible ice)
可燃冰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亦稱甲烷水合物,因形似冰塊卻能燃燒而得名,優點包括使用方便、燃燒價值高、清潔無污、蘊藏量豐富且分佈廣泛,是替代石油、煤的首選新型潔淨能源。不過,可燃冰主要埋藏於海洋和凍土中,開採難度高並會破壞環境,包括可能引發地質及氣候災害(甲烷所帶來的溫室效應遠較二氧化碳高)。國際間對開採可燃冰態度謹慎,以至目前仍未能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