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無證據證明秦俑製造靈感源自西方影響,但有專家指,中西方文化早已在先秦時期交流並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影響,但這些技藝最終依然圍繞中國固有的文化系統出現並再昇華。
曾主持過陝西周原遺址發掘工作的曹瑋指,1970年代出土過一對簪子,簪頭是兩個深目高鼻的小雕像,異於漢人,曾一度引起轟動。「這個發現後來被認為來自地中海東部、中亞東北部一帶的塞族人。證明中西方的交流早就有了。」
曹瑋認為,公元前4000年西亞已經進入青銅時代,中國青銅器出現在晚了2000多年的夏朝晚期。就鑄造方法而言,中國青銅器主要使用的是範鑄法,西方青銅器則主要使用的是失蠟法。「一般認為中國青銅器受西亞影響。但和西亞不同的是,中國青銅器主要以各種器皿為主,以及裝飾品、工具和武器等,受中國古代思想、宗教的影響,並形成中國青銅時代的文化體系,例如鼎、爵這些是西方所沒有的。實用性也較西方更強一些。」
劉慶柱認為金屬器具雖由西方傳到中國,但在後期,中國的製作工藝比西方更為先進。1994年兵馬俑二號俑坑出土了一批青銅劍,不僅劍鋒未鏽,被壓彎的劍身也能自然恢復變平。經科學檢驗,該批青銅劍的銅、鉛、錫比例恰到好處,有很好的韌性與硬度。劍身還發現一層10到15微米的鉻氧化膜,證明秦人已掌握鍍鉻技術,這在全球考古中也是絕無僅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