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長打類固醇 女工休克腎上腺萎縮

[2016.10.11] 發表

【明報專訊】現年69歲的劉女士,30多年前因關節炎而長期注射類固醇針,最終導致腎上腺嚴重萎縮,近乎失去所有功能,治療後雖挽回性命,但自此需要每天服藥。有內分泌專科醫生指出,劉女士的個案並不罕見,提醒巿民不應胡亂服用類固醇,以免身體出現副作用。

貪圖盡快紓痛

劉女士30餘歲時,因為日做4份工養家,令她出現關節炎,要到西醫求診。由於想盡快紓緩痛楚,劉女士總要求醫生為她打針,讓她短時間內回復能量,精神爽利。往後10多年,只要關節再痛,她會到藥房配藥,或到西醫處打針,但由於她沒光顧固定的醫生,令每個醫生均不了解她打針的詳情。

致血壓血糖失衡

某天,劉女士突然上吐下瀉,幾乎休克。送院後,確診腎上腺危象 ,亦即腎上腺疾病最嚴重的一級。醫生細問她有沒有長期及過量服用類固醇,劉女士於是把多年來的看病經歷和盤托出,醫生發現她長期注射過多類固醇,引致腎上腺不能自行分泌皮質醇荷爾蒙,致腎上腺嚴重萎縮,無法維持體內的血糖及血壓,令身體出現問題(見表) 。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張潔婷指出,劉女士一入院已出現腎上腺危象,估計她早患上腎上腺功能不全。張解釋,當劉女士經常注射高劑量類固醇,腎上腺已漸漸無法自行分泌皮質醇,令身體的血壓、血糖失衡,容易生倦,腎上腺更嚴重萎縮,無法再分泌皮質醇,一旦劉女士感冒或有肺炎等令身體相當受壓時,她會休克、失去意識,若不及時求診,更有死亡風險。

求診交代服藥史

張提醒巿民,每次求診後應問清楚自己會服什麼藥,及藥物的副作用。她以類固醇為例,一般發炎、敏感及免疫系統失調時,醫生均會處方類固醇(見表),但類固醇有一定副作用,因此只可在醫生處方及指示下服用,不應胡亂外出配藥。正確的做法是每次求診時跟醫生交代上一次求診時服藥細節,令醫生更了解病人後,處方合適的藥。

更多港聞
小學隨書樂坐  「發夢也無妨」  鼓勵閱讀不勉強  學習享受寧靜
【明報專訊】教育局倡議從閱讀中學習,學校不外乎舉辦親子閱讀活動、早讀課等,有學校今年則改革早讀課,讓學生跳出課室,「擔櫈仔」到校園任何一個角... 詳情
【明報專訊】「經濟學人智庫」(EIU)昨公布亞太區「精神健康融入指數」,比較區內15個地區為精神病患者提供支援的程度,排名最高的是新西蘭,其... 詳情
【明報專訊】元朗錦綉花園昨凌晨揭發兩宗爆竊案,一戶損失160萬元財物,另一戶則無損失。這是該屋苑9日內至少第6宗爆竊案,居民對治安問題非常擔...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上周被拒入境泰國,被當地扣押10多小時後遣返,泰國總統巴育早前稱事件是「中方要求」。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昨日在... 詳情
醫學院不自營私院供科研教學  港大設平台連繫4醫院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醫學院的臨牀及科研發展會逐步遍及4間醫院,當中包括兩間私家醫院。執掌港大醫學院3年的院長梁卓偉正計劃承先啟後,參照美國哈...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