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年雨季本港水塘都會出現滿瀉「奇景」,政府計劃將部分水塘「打通」,靈活調動食水,但計劃一拖逾10年,其間流失食水達3.79億立方米,約等於全港市民接近5個月耗水量。政府表示現正重新檢視工程,最快2018年開展,2021年完成。 引溢流到低地勢水塘 政府於2004年提出「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建造一條長約2.8公里、直徑3米的輸水隧道,將容量較小的九龍水塘、石梨貝水塘、九龍接收水塘及九龍副水塘溢流,引到地勢較低的下城門水塘,避免水塘滿瀉。 然而,計劃一拖再拖,去年審計報告指出,渠務署於2009年建議將工程押後5年,但至今仍動工無期,而工程造價亦由2009年估算的3.5億元,C升至2014年的8.68億元,最新估算更高達12億元,較最初高出2.4倍。資料顯示,自2005年以來,本港幾乎每年均有水塘滿瀉而要排走食水,只有2011年毋須將食水倒入大海;2005年至2015年流失的食水合共3.79億立方米,若以東江水價計算約等於13億元。 09年曾擬動工 現價料高2.4倍 據悉,政府於2009年仍計劃於年底開展工程,並於2012年中完成,但審計報告指該署於同年建議將工程押後,而當時水務署已完成勘測及設計,反映當時倉卒叫停工程。按當時分工,工程由水務署負責落實設計及建造,渠務署負責管理、控制財務及整體監控。 發展局:讓路因有大量隧道工程 發展局昨回覆指出,鑑於當時本港將在數年間進行大量隧道建造工程,政府其後建議延後有關轉運計劃,以減省工程開支。而隨茼U項大型隧道建造工程相繼完工,渠務署現正重新檢視「水塘間轉運隧道計劃」的詳細設計、施工方法及相關環境影響評估,以提升其成本效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