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勤力讀書居然惹出禍 華青被褫奪加國移民身分
上訴委會憐其走投無路兼讀名校准留加
【明報專訊】一名隨父母獲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分的中國青年,在登陸後不久,便往美國讀書,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研究生。而他長期不在加拿大生活,導致他幾乎被剝奪永久居民身分。最後上訴委員會考慮到他如果真的被剝奪身分,將無路可走,於是法外開恩﹐允許他留在加拿大。
出生於1990年的張姓青年,其父在移加前,在英國某電訊公司任職經理,因此張氏隨父母移民加國前﹐已在英國生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張氏一家於2006年移居加國﹐並獲得永久居民身分,但至2008年﹐張氏才與母親登陸加拿大。2周後﹐他即返回英國完成高中課程。
在英國中學畢業後,張便申請了美國大學﹐最後更成功拿得獎學金﹐入讀賓夕法尼亞大學。他在申請美國大學的同時,雖亦獲得加國的大學錄取,但他覺得加拿大的獎學金太低而不願就讀。
2012年,張氏大學本科畢業後,由於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能保留加拿大永久居民身分,當時就連律師也認為他可能保不住楓葉卡。張氏為求穩妥,於是又申請了耶魯大學﹐並獲得取錄,更拿到全額獎學金﹐繼續攻讀哲學博士學位。
從2008年3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的5年時間內,張氏基本上都是在美國讀書,因此沒有符合永久居民須在5年內﹐在加國居住至少730天的最低要求,因而被加拿大移民部取消其永久居民身分。張不服,向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
張向上訴委員會表示,他是父母的獨子,如他被褫奪加拿大永久居民身分,他就不能自由往返加國看望父母。
張母去信移民部承認疏忽
張母曾在2012年去信移民部,稱自己應為兒子的楓葉卡失效負責,因她當時沒有考慮周全﹐就讓兒子赴美國讀書。
同年﹐美國感恩節時,因擔心兒子若來加拿大與父母團聚﹐會被拒絕入境,張的雙親便駕車10小時到美國與兒子相會。
張氏本人在2008年至2012年間曾10次入境加拿大,探訪父母。
上訴委員會認為,張氏在2010年和2011年入境加拿大時,就已被邊境服務員告知,如他在加境內居留時間不足,便可能失去永久居民身分。
上訴委員會認為,至2008年張氏18歲時,其人生道路都由父母安排。即使當時他取得全額獎學金,但仍相當依賴父母。當日﹐他決定入讀賓州大學時,其父母甚至還未落實定居加國,是否要成為加拿大永久居民,更是一個未知數。
獲耶魯大學獎學金 難免不動心
在面對如耶魯大學這類世界名牌大學,甚至取得全額獎學金﹐難免不動心,這也解釋了張氏即使面對失去楓葉卡的風險﹐也堅持到美國讀書,但這不能成為張氏違反逗留條件的理由。
但上訴委員會考慮到張氏在美國和中國都沒有根基及房產。他在11歲便離開中國,目前在中國只有數名親戚﹐而他所學的西方哲學在中國鮮有人問津,難以回中國發展﹔張氏在美國也只是拿着學生簽證,而且其父母都在加拿大﹐其本人也確有在加拿大大學教書的打算。綜上所述﹐上訴委員會終於決定允許他保留永久居民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