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念:周永樂「繩」功需苦幹

[2016.09.15] 發表
雖然在個人賽事表現出色,但周永樂更享受與隊員們一起訓練的時間。
周永樂指交互繩速度賽中,隊友之間的默契和速度同樣重要。
隊友們讚揚周永樂十分勤奮,總是最早到達訓練場地。

【明報專訊】運動競技中,如競爭對手出錯,自己心中叫好,可說人之常情,但這樣的想法對專業運動員而言,扭曲又俗氣。「身為運動員,我想其他選手也跳得好、沒有出錯,這樣我們才是公平競爭,贏得光彩。」這略有傲氣的說話,出自剛為香港首奪個人花繩世界冠軍的21歲小伙子——周永樂。

豁出去零失誤 自創花式首奪冠

花式跳繩講求技術,失準是致命傷,一個小失誤足以破壞整個表演,隨時影響勝負。在瑞典舉行的2016年花式跳繩世錦賽中,不少比周永樂早出場的選手,以零失誤完成比賽,沉重的壓力落在第90個出場的他身上。「我在跳二人同步花式時非常謹慎,但我發現我(心態)愈謹慎反而愈多失誤,所以之後跳個人花式時,我就完全放開,只想著要享受,要跳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花式。怎料最後反以零失誤完成,我想輕鬆的心態是關鍵。事前都沒有想過,畢竟我練習時都沒有試過零失誤。」周永樂最終以「放開繩柄接後空翻」的動作及整套自創的花式,打破了澳洲多屆壟斷,為香港奪得歷史性首面個人花式跳繩金牌。

破澳洲不敗神話

勝出比賽後,周永樂頓成鎂光燈下的焦點。這讓原本打算「站在隊友旁邊拍拍照、站著不說話」的他受寵若驚,「以前不用單獨做訪問,但現在弄得我要想想怎樣答記者問題。」周永樂常說自己表達能力不佳,可是他說到跳繩時,卻充滿自信,侃侃而談:「每種繩有不同的作用,速度跳用鋼繩,而在花式項目中,若要奪高分,就要用高難度動作,通常我們用膠繩,比較輕。而表演通常用拍子繩,因為有顏色的配合。」

小四被發掘 中二入港隊

周永樂在小學四年級時已被體育教師發掘,成為花式跳繩運動員。起初他對跳繩的興趣只源於「看外國的片後,覺得很有型」,後來五年級進校隊、中二進港隊,練習多了,跳繩就成為專長。中四時他參加青年世錦賽即奪男團冠軍,至近日憑個人項目成為「香港之光」。跳繩生涯看似平順,他卻拒認天才,「天分只有10分,努力要有90分」。他指跳繩天分是手腳具高協調性,但努力更重要。例如他每週訓練約10小時,每次訓練也要忍受昨天遺留下的肌肉疲勞,不斷練習。

每週訓練10小時

正如很多運動員的故事,周永樂也經歷過訓練進度停滯不前的困境,「有段時間練速度,因為用的是鋼繩,每天跳繩的感覺都有點不同,有時無論我用多少力都沒有用,所以有幾年一直沒進步,甚至退步。」但周永樂卻沒有放棄,他已參加了4屆世錦賽,到今屆奪冠才得到社會廣泛關注,「我覺得只要努力,最後一定會跳得好。」

周永樂奪冠後,鋪天蓋地的報道集中於他一人身上,並肩作戰的隊友像被忽視,「我們已是7年隊友,訓練團隊項目的時間很長,大家都彼此體諒,所以不會為了這些事(隊友被忽視)而生氣或傷心,好像前幾年主要是何柱霆(較受關注),我很替他開心,無論是哪名隊員較受關注,我們都比自己得獎更開心」。在個人項目中表現亮眼,周永樂卻更喜歡團隊訓練,享受和隊友相處,「不開心時隊友會開解我,陪我渡過最辛苦的時候。」

腳痛照練習 終獲撐追夢

「我讀書一向麻麻,我放很多時間在讀書可能都沒有什麼進步,但跳繩就不同。」周永樂加入港隊後,認清自己的強項,決意把心機都放在跳繩,這讓重視兒子學業的母親有微言。不過,周永樂對跳繩的決心很快獲母親認同。「我平時很懶,放假可以睡到下午3時,不願意動,寧願『攤』在家。但早上7點要訓練跳繩的話,我可以5點起床,然後準時到場地,即使晚上回到家腳很痠痛,第二天依然準時起床,我媽可能看到我如此堅持,知道我真的很喜歡這運動。」媽媽不再阻止他追夢,更成為他最忠實的支持者。周永樂不時遠赴外地作賽,比賽時間往往是香港的深夜。「我媽平時很早睡覺,但如果我比賽,例如在英國,即使是凌晨她都會在電腦看直播,不止看我跳完,還要看完頒獎禮後才睡覺。」他再補充一句,「家姐也經常在手機看我比賽,看到數據都用光了。」

子赴外地比賽 母捱夜睇直播

周永樂有4名姐姐,年紀最輕的也比他年長8歲,孻仔順理成章成家中寵兒,「她們很寵我,每次她們簡單說一聲加油,我已經很感動,不過我不會在她們面前多說什麼,只是心裏感激」。滿腦子跳繩的周永樂,從前甚少陪伴家人,直至2012年的意外。

父猝逝 感悟多陪家人

2012年,正在美國參加第9屆世錦賽的周永樂,臨比賽前突然收到姐姐打來的長途電話,傳來的不是祝福,而是父親突然病危的噩耗,「我很傷心,突如其來,完全不知所措」。他指父親身體一向安好,病發前毫無徵狀,卻突然腦抽筋,隨時離開人世。為了不讓隊友因他的情況而放棄賽事,周永樂還是硬著頭皮完成團體賽,放棄個人賽,乘坐當晚的航班回港。「我好想見爸爸,好怕見不到他,好怕,我睡又睡不著,一直很害怕。」從美國回港機程的那十多個小時讓他身心煎熬,父親在他回港不久後便離世,那年周永樂才17歲,「爸爸過身後,我才意識到家人真的很重要。以前週一至五都練習花式跳繩,就算週六日放假,也大多會去表演,很少時間會跟家人一起,我現在放假都寧願陪家人。」

或拆伙發展 挑戰男女混合賽

由小學開始跳繩,至現在大專畢業。這12年,周永樂經歷過挫折,也嘗過勝利。說到以後的打算,他還是離不開跳繩。「之後我們(隊伍)會拆開,去不同的隊伍,如參加公開組(男女混合),因為外國的女生很厲害,跳得跟男生一樣,我希望能帶起香港女生(的表現),亦看看自己能夠去到什麼水平。」周永樂表示,只要與隊友維持現時的黃金組合,每人再加快速度,要在交互繩速度賽中再破世績並非不可能(見後頁),但他更希望將自己的強項傳承給其他運動員。

文:王寶熒

圖:蘇智鑫

更多教育
概念解碼:健康管理health management
【明報專訊】健康是人最基本的權利。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為:「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健康管理的... 詳情
觀點與角度:校園與港獨
【明報專訊】有中學生成立「學生動源」組織宣揚港獨,近月陸續有中學生在facebook成立以各校校名命名的「本土關注組」。教育局長吳克儉8月已... 詳情
評論節錄.反對於校內討論
【明報專訊】◆違反基本法無討論空間 屬是非問題 非關言論自由 「『港獨』絕不正確,沒有什麼需要討論」,吳克儉指港獨不符合本港的... 詳情
試題拆解:港府扶貧措施失效?
【明報專訊】資料回應題 細閱以下資料,「港府過往的扶貧措施能有效紓緩香港的貧窮問題。」資料A及B在多大程度上支持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詳情
實戰錦囊:數據題 運算點出趨勢
【明報專訊】◆零用錢指數(見圖) ◆小明:君老師,你說數據題通常佔4至5分,算是「執分題」,但我答這些題目時總是寫一大堆答案,卻只得1...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