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在非洲影響力如日方中之際,日本亦跟隨美國和印度,將外交焦點放到這片大陸,為求重新趕上,更不得不調整昔日思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便稱:「我告訴你們,亞洲和非洲國家不再是日本的援助收取國,他們是日本的經濟增長伙伴。」
雙邊貿易額中國高日本逾6倍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的數據,日本去年直接投資非洲金額只有12.4億美元,低於前年的15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單在赤道幾內亞一國,去年4月已直接投資20億美元。中國去年與非洲貿易額高達1790億美元,日本只有240億美元。
日調整策略﹕援助變投資
安倍現在銳意急起直追,在2013年的5年320億美元投資承諾基礎上增添同樣是2018年到期的300億美元追加金額,與中國去年承諾的600億美元投資(亦為2018年到期)頗為接近。
與此同時,日本政府亦開始更為強調協助非洲推動經濟轉型,不再單純提供救援資金,而是類似中國和印度般資助基建,並重點推銷自己強項,例如協助改善衛生系統等。
東洋大學國際地域學系教授坂元浩一表示:「日本有與中國競爭的意識,後者曾(向非洲)提供巨額援助。由於日本難以有金額上與中國爭鋒,故須強調質素。」
問題是,對不少財力有限的非洲人來說,價格也許比質素更重要。《金融時報》一篇分析文章開首便提到,坦桑尼亞最大城市三蘭港街頭多年來一直充斥日本電單車,可是如今已逐漸被中國的平價貨取代,這是對日企經營思維的一大挑戰。
有當地居民直言:「中國電單車通常便宜不止一半,人們也不介意它們用不長,他們可以買新一架,仍然可以省錢。」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