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重在古中國及埃及已被用作評定男人強弱的運動,而經過多年發展,「女力士」亦於2000年悉尼奧運首次出現。 在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繪圖中,就見到有法老王舉起沙包等重物鍛煉的畫面,而在古中國,兵隊亦是用舉重重量來畫分等級,士兵會舉起「鼎」來證明自己力大無窮,而到18、19世紀,在歐洲國家開始出現種種形式的舉重表演或比賽,並於1896年首屆奧運就被列為正式項目。 不過當時沒有按體重分等級,並分為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後來抓舉、推舉等相繼出現,亦會按選手體重分組,直到1972年奧運,比賽就只剩下抓舉和挺舉,並一直治用至此,而到2000年悉尼奧運,亦首次舉辦女子舉重,大力士不再是男人專利。 雷雄德亦解釋抓舉和挺舉要求各有不同,抓舉要求選手一次過將槓鈴舉到頭頂,這要求選手的下肢爆發力,他以牛頓的第一定律解釋:「動者恆動,靜者恆靜,抓舉是講動力,要夠速度才夠力量撐上去。」 而選手在挺舉時可在心口作休息,故舉出的重量比抓舉高,講求的是絕對的肌肉力量,而兩個動作都需要選手有良好的協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