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卑詩大學(UBC)一項研究指出,家長不必過於保持幼兒的清潔,細菌在人體健康中的作用尚未有定論,沒有必要頻繁洗手。 卑詩大學兩名微生物學家認為,儘管用水和肥皂洗手是非常好的衛生習慣,但在有流動水源的情況下,其實沒必要使用洗手液。另外,如果手搞髒了一點點,沒必要每次清洗。 生物學家芬利(Brett Finlay)表示,細菌的確存在,但他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尚未可知。 他們指出,嬰兒出生後的前一百天,是嬰兒對細菌免疫系統形成的關鍵階段。剖腹產、人工餵養以及在生命早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嬰兒因為缺乏一些細菌,更容易出現過敏、哮喘以及許多其他西方疾病。 另外,微生物還與肥胖症、糖尿病、腦發育異常、炎症性腸道疾病以及抑鬱症相關。 該理論允許孩子在不潔淨的環境下玩耍,接觸微生物。 生物學家在聲明中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超消毒(hyper-sanitized)世界中,認為衛生非常好,可以降低疾病感染機率。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這有意想不到的後果,我們需要重新為身體補充微生物。 他們表示,在安全環境下讓孩子暴露於自然之中是沒問題的,不需要每隔幾分鐘就洗一次手。應該讓孩子在外面玩耍,或者養一隻寵物,同時鼓勵食用有微生物的食品,包括纖維、複合碳水化合物、堅果以及發酵食品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