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近年全面加速發展太空戰略,不但增加發射衛星數量、發展反衛星武器,並提升軌道衛星的監測性能,以提升導彈預警能力。
中國各種太空戰力的發展,不僅讓美方在軍力報告中嚴肅評估,更逼迫美軍投入大量資金及技術,以維持自身的太空優勢。
由美國「新美國基金會」高級研究員皮特.辛格和「大西洋理事會」未來戰爭項目主任阿古斯特.科爾共同創作的科幻小說《幽靈艦隊》,曾引起美軍的高度關注。兩人描述以下場景:中國在太空中襲擊美國,侵入五角大廈的GPS衛星網絡,並奪取衛星訊號控制權;中國太空人更利用雷射炮瞄準(攻擊)30多顆美國衛星。此種「太空珍珠港事件」的威脅可能成真。
花220億美元維持優勢
美國《新聞周刊》因此指出,北京繼續加強在太空的軍事能力,發射142顆衛星,提供情報、導航、通訊及天氣預報能力,以便在危機或衝突發生時,限制或阻止敵方使用武器;美國為此斥資20億美元,設法應對軍用衛星面臨的威脅;預計這項投資將會進一步增加,2017年美國會撥出高達220億美元的經費,維持美國的太空優勢。
面對中國持續提升太空戰實力,美國國防部2016年《中國軍力報告》內容中,有多篇章節討論解放軍的軍事太空能力,如北斗衛星系統及其他偵測設備,可協助中國探測地球表面跟太空。
不過,讓美方真正擔心的是中國在太空戰中,發展反衛星武器,如「遨龍一號」反衛星武器。香港《南華早報》曾引述航太工程專家稱,「遨龍一號」的潛在功用是反衛星武器,它和平時期的作用是巡航太空,防止失效的衛星或衛星碎片撞擊北京或紐約等大城市,但到了戰爭時期,又可作為太空威懾武器,直接攻擊敵國的太空資產。
陸可打所有軌道衛星
另外,中國去年11月完成「動能-3」反衛星導彈試驗,代表大陸可以攻擊軌道上任何衛星,包括美軍十分依賴的GPS衛星和軍用通訊衛星等密集區域,即離地面3萬6千公里的軌道,都可能成為大陸反衛星武器的威脅目標。
為提升導彈預警能力,中國近年也不斷強化太空科技研發,陸續發射「高分四號」等一系列靜止軌道衛星,有效提升解放軍反導和預警反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