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課程「貼地」 教紮馬抱孫護腰
【明報專訊】報讀祖孫課程的祖父母都有一定照顧小孩的經驗,但他們均指曾因抱荂u唔鬧唔得」心態照顧孫兒,至於子女則偶有摩擦誤解,課堂由性格測試、自我認識以至學習實用技巧,如掃風、抱孫姿勢及遇上孫兒「扭計」應如何應對,令他們成為更專業照顧者,獲家人信任之餘,也拉近三代人關係。
有兩名分別2歲及4歲孫兒的蘇先生夫婦,在孫兒出生前已與女兒一同報讀私人陪月課程,學習初生嬰照顧技巧。蘇太形容祖孫課程較「貼地」,知道上年紀照顧者的需要,如教授抱孫時要以紮馬姿勢保護腰骨,但最重要是學到管教「心法」。
獲孫信任 告知哭泣原因
她舉例,一次女兒向她抱怨孫兒在小朋友生日會上哭泣,不與其他人玩,她遂使用課程教的技巧報以同理心,問孫女「哭很正常,哭完有無舒服一點?」,獲得信任後再問「除了哭,還做了什麼?」,孫女即告知因生日會場地太黑令她感到驚慌。
陳太亦指原來如何讚賞都要學習,「以前怕『讚壞了』,早就一巴打下去了」。惠蘭則舉例稱,孫兒為她按摩,她不只說一句「乖啦」,亦會解釋,「你那麼關心xx,懂得為我按摩,很舒服」,即使照顧孫兒心力交瘁,仍甜在心頭。
陳太的媳婦Sandi亦指女兒不時頑皮,一次趁祖母午睡時把抽屜內所有信件翻出散滿一地,家姑以往或「一開口就罵」,亦怕危險而不讓女兒嘗試,但那次卻運用課程所學,跟小朋友說「不如一起收拾信件」,喜見愈來愈能與家姑磨合管教方式,有商有量,減少誤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社工彭衛慶說,家長學習管教時往往只尋求直接解決方法,忽略了孫兒是否受教;視乎日常與孫兒的關係,課程教授「6A管教法」,即接納、讚賞、關愛、權威、時間及責任,冀祖父母學習後把理念帶回家中,如為家庭打強心針,預防孩子日後的行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