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生活書社」空間僅30平方呎,鍾耀華和葉泳琳放眼的卻不止這30呎,而是整個元朗社區,希望以大橋街市作起點,為小區帶來更多想像和互動,計劃在街市附近的公共空間辦放映會,又打算開班教授將卡板變家具,更考慮開放自己位於街市附近的住所辦讀書會。
倘生意差 「兼職撐下去」
元朗大橋街市的店舖井然有序,走過不足讓兩人並肩而行的通道,你會看到一個小書社,二手書都放在木櫃和木盒內,不是自製就是循環再用的物料。雖然鍾耀華和葉泳琳關心社會,但店內不止有社會學的書,亦有小說、歷史和英文書。他們希望一直辦書社,月租雖然只需3000元左右,但萬一生意不佳,亦有「後着」,鍾耀華笑言「會做兼職維持下去」。
兼賣環保品 授拆卡板功夫
命名為「書社」而非「書店」,因為他們不止賣書,也賣環保物品,如提倡不以洗潔精洗碗的替代品,包括苦茶粉和竹纖維毛巾等,亦計劃辦不同類型的工作坊。
葉泳琳舉例,可於街市附近的公共空間「拉起白布」辦放映會,又已備工具可「傳授」他們拆卡板的功夫,一起把廢置木材變為有用的工具或家具。她又留意到不少中學生會到這街市,所以想辦讀書會,「希望他們比我更早一點喜歡讀書」,亦不介意開放自己位於街市附近的住所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