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機場爆炸案是伊斯坦布爾今年以來第5宗大型恐襲,也是土耳其在過去一年,國土安全整體局勢轉趨惡劣的縮影。連串恐襲案的疑兇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和境內庫爾德族武裝,兩者皆折射出該國政治強人埃爾多安(圓圖)掌權下的多番政治冒險,如何引來內外交困的反噬。 土耳其以往長期奉行所謂「與鄰國零問題」的外交戰略,中東在二戰後以來的諸多大型衝突,的確罕見土耳其身影。可是埃爾多安在2003年掌權後,懷有重振國家在中東影響力的野心,不惜在2011年起趁阿拉伯之春大力推動敘利亞變天,展開連場外交和軍事冒險。 與鄰國「零問題」變「零朋友」 埃爾多安政府起初涉嫌暗中資助反政府武裝,以將巴沙爾政府拉下馬,然而成效不大。到ISIS崛起,則與其保持微妙關係──土耳其一方面自詡是首個將ISIS列為恐怖組織的國家,另一方面卻被質疑對ISIS人員和武器通過境內進出「隻眼開隻眼閉」。有分析推測,安卡拉為得到ISIS轄區的廉價石油,不惜縱容ISIS坐大。俄羅斯去年強力介入敘利亞內戰後,土耳其不惜冒險擊落俄軍戰機,令莫斯科大為震怒。 數年前有評論諷刺,埃爾多安的外交冒險令土耳其由「與鄰國零問題」變成「與鄰國零朋友」。埃氏一年前起開始改變戰略,方式卻是新一波的冒險雙線作戰:一方面在華府壓力下加入打擊ISIS行列,卻苦於在跟美國的合作和阻止ISIS報復之間取得平衡;另一方面與境內庫族分離勢力「改和為戰」,以防因對抗ISIS而聲勢大振的境外庫族與境內庫族合流,可是連場空襲招來對方恐襲報復。 機場恐襲案前一天,土耳其才主動與以色列和俄羅斯修補關係,某程度上反映埃爾多安明白到國內外形勢不利而放軟身段。問題是ISIS屬國際公認的恐怖組織,境內庫族武裝則有威脅國土完整的切身之痛,埃爾多安似乎找不到理由要與之和好。從埃氏近期對恐襲的態度看,他極可能選擇以牙還牙,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短期內恐怕難告終。明報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