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800萬購兩國產艇反走私
【明報專訊】海上走私活動頻仍,本港水域更成走私貨往內地的中轉站。海關為加強行動成效,上月初引入兩艘內地製淺水巡邏艇;惟走私集團最近另有新手法,喜於中港水界邊緣行動,令破案難度大增,本港海關需尋求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強合作應對。
新艇更快 取代17年美製艇
海關以800萬元引入兩艘由內地常州製造的淺水巡邏艇,以取代兩艘已使用17年的美國製同類船艇。副關長鄧以海表示,新艇以鋁合金製造,較鐵製的舊艇更輕、更耐用,新增的測深儀亦有助關員更有效得知水深、方便行動。新艇速度有助海關攔截,「舊艇時速只有30海里,與小輪差不多,但走私快艇則有50海里,新艇能以同樣高速應付」。
鄧解釋,海關多用淺水巡邏艇包抄逼疑犯上淺灘,以便安全執法,惟現時疑犯每見海關船,即以「亡命高速」破海關「列陣」逃走,新艇在疑犯駛出陣形後,仍可繼續「追截有餘」。鄧強調,購入新裝備非與走私集團「軍備競賽」,只望在現行安全的戰術下有效執法。
走私客中港水界交貨 隨時逃內地
海關表示,西貢、蒲台島、后海灣及長洲向來為跨境走私集團上貨熱點,走私漁船為縮短運貨時間,駛近岸邊後會以滾輪梯運貨至快艇再將之上岸。但最近兩個月開始,走私漁船集中於本港西面、近龍鼓洲及白洲一帶的中港水界徘徊,適時成為「流動走私倉」,於海上以同一手法運貨,過程短則5分鐘成事,「遠見海關船,它們就會立即駛往內地海域範圍,我們便無從追截」。鄧以海表示會向內地反映,望中港有關部門可合作一同打擊。
據海關最新數字,走私往內地的貨品以高價食品為主,多為燕窩、高價牛肉、龍蝦等,今年首4月較去年同期多4宗案件,物品市值亦由88萬元大增至1052萬元;其次為瀕危動植物如紫檀木及穿山甲鱗片等,相信與內地高消費品市場蓬勃有關(見表)。
海關又稱,破獲的運往本港海上走私個案中,以走私煙最多,今年首4月有14宗,33人被捕,較去年同期的3宗、3人被捕多,煙的市值亦由4萬元增至160萬港元。走私集團多以「魚目運煙」手法,將走私煙包裝成漁獲放於發泡膠箱,以避巡查,但手法已被海關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