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角度:2047 香港前途
【明報專訊】「港獨」、「本土」議題爭論不休。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期間,在晚宴講話中公開談論本土和港獨議題,同時肯定中央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和堅定。對於2047年後香港的前途,本地不同派別又持有什麼理據?
■事件背景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2016年5月訪港,強調「一國兩制」是對香港最好的照顧,認為本土思潮人皆有之,但不等同港獨。他以「勿忘初心」、「保持耐心」及「堅定信心」表達中央對「一國兩制」的看法,以及香港的前途。
本土和港獨議題近來引起激烈討論,社會上亦有人開始關注「2047年香港前途問題」。智庫民主思路2016年初就本土主義、抗爭手法等議題做民調,結果發現,逾六成人認同保護「本土」代表保護香港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歷史,只有約一成人認為是「香港獨立」。不過18至29歲年輕人群組中,認為保護本土即港獨的比例佔兩成。對於如何看待「本土」的含義,市民最認同的前3項分別是「保護香港的生活方式、文化和歷史」、「香港人優先使用香港資源」以及「落實基本法、保障香港高度自治」,分別有60.8%、53.4%及46.7%受訪者表示認同。
■評論節錄
●張德江訪港 × 突出「一國」?
資深傳媒人紀碩鳴:
告誡社會 中央要行使管治權
紀碩鳴撰文〈張德江視察香港 重在維護國家主權〉分析張德江來港的主要原因,認為他此行視察香港,「不僅是要突出『一國』,同時也告誡香港社會,中央政府要行使自身在一國兩制中維護國家主權的管治權力,指導協助香港政府對分離勢力實施打擊力度」。
《明報》李先知:
奠定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
李先知於〈張德江視察安排 突顯中央地區上下關係〉文中寫道:「有了解中央政策的消息人士就指出,張德江視察方式和內地官媒處理方式,已較以往領導人訪港的方式有所變化,目的是進一步奠定一國兩制下,中央與香港特區的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解讀
新華社報道張德江來港時,用上「視察」香港特區字眼,引發討論。香港政府新聞處在張德江第一日訪港時,中午使用「訪問」,但其後改為「視察」。政府發言人解釋:「委員長訪問香港3天,其間會在特區政府主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發表主題演講,並視察香港發展。」
紀碩鳴和《明報》李先知撰文分析,從中央使用的字眼,可反映中央和香港在「一國兩制」中地位的轉變。紀碩鳴指過往國家領導人訪港無數,但這次是第一次使用「視察」,「『訪』大多理解『拜訪、到訪』」,作交流、提提意見;而「『視察』是『上級人員到下級機構或現場檢查工作』」。
李先知則引述分析,指出官媒處理手法反映內地的官場文化已逐漸進入香港,令兩制模糊。香港官員也有別過去慣例,不再採取座談形式,而是採取工作會議模式,各部門須準備匯報文件;香港官員見到張德江就拍手歡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形容上述情G與內地的述職和學習班模式相似,認為中央目前是把內地官場的程序和禮儀搬到香港。李先知另引述消息人士指出,香港人要慢慢正視中央與特區政府的關係,這關係在一國兩制下一直存在,中央以前沒有做,如今則要規範化,這是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及推動一國兩制「不會變、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的國策。
●香港出路 × 維護「一國兩制」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
「一國兩制」對港最有利
張德江訪港時提出,「所謂中央要把香港內地化,甚至變『一國兩制』為『一國一制』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他強調一國兩制對國家、香港都最為有利,中央必定會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香港社會完全可以放心」。
律政司長袁國強:
「一國兩制」毋須改動
2016年3月,袁國強出席上海第三屆滬港商事調解論壇並會見傳媒時,表示香港沒什麼條件獨立,而且獨立也不符合香港整體利益,建議現階段應把時間和資源花在完善和進一步落實「一國兩制」之上。他亦稱看不到為何需要改動「一國兩制」,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可以繼續發揮獨特優勢。
◆解讀
張德江和袁國強對「一國兩制」抱持信心。張德江訪港時表示明白香港社會出現深層次矛盾,但他認為不能因此就對一國兩制產生懷疑、動搖,甚至否定制度。他認為特區政府已看到問題所在,正茪O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並逐步取得成效,希望港人能「保持耐心」,若社會各界共同支持特首及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就一定能收到成效,邁向一國兩制新階段」。
他也從經濟角度出發,認為在「一國兩制」下,祖國發展為香港帶來重大機遇(opportunity),香港可「近水樓台先得月」,而香港自身優勢亦難以替代。他強調「折騰」對香港沒任何好處,只會蹉跎歲月。他也指出「一國兩制」才是對香港本土的最好照顧,並將「本土」和「港獨」區分,認為鄉土情懷人皆有之。他認為港獨思潮只是「極少數人」排斥一國,並提問:「這對香港是福,還是禍?相信廣大的香港同胞是心中有數。」
●香港出路 × 自決、獨立
本土民主前線召集人黃台仰:
獨立是唯一出路
黃台仰接受訪問指出,中央提出的政改8•31框架奠定香港民主已不可再前進,獨立是唯一出路,認為推動自決是手段,心中期盼的香港是完全獨立。
《香港前途決議文》:
須捍衛自治權
《香港革新論》作者方志琠M王慧麟聯同30名不同民主派政黨中青代發表宣言:「我們認為,香港人民必須捍衛《基本法》下我城的各項自治權,並爭取修改當中的不合理條文,以充分確立和保障香港的自治地位。」
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頌恆:
「自決」有多個選項 包括獨立
梁頌恆出席電台節目指出,港人有「自決」的權利,也有多個選項,應包括「港獨」,因為如在討論中排除了部分選項,是剝削了香港人對前途的某些選擇,可能會導致部分人不服,無法在社會凝聚共識。
◆解讀
坊間近年冒起各派「本土」和「港獨」說法,雖然大多派別認同「自決」,但政治理論、手法和最終目的各有不同。
本土民主前線認為,由於歷史、文化、語言等差異,香港已成為一個民族,他們提倡香港人要「以武制暴」,無底線抗爭,提倡獨立。由不同民主派政黨的中青代簽署的《香港前途決議文》提倡和平、非暴力手法爭取「內部自決」─2047年後香港的政治地位,必須經由港人透過有充分民主授權,以及有約束力的機制,自行決定;只要香港人民能夠按「內部自決」原則實現自決權,「永續自治」將是處理二次前途問題的恰當選擇。青年新政政綱也主打本土,希望在10年內啟動公投,讓香港人自決未來,港獨、一國兩制可以是選項之一,他們認為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抗爭手法和勇武非對立。
不過,旅德學者瑋康在《明報》撰文〈香港獨立問題〉從國際認可(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角度出發,認為提倡港獨一方稱港人有「自決權」,但香港獨立能否獲得國際認同和支持是大難題;當中如何避免北京不以武力鎮壓,亦見困難。瑋康質疑港獨能否解決香港現時困局,因為主張港獨的人只流於口號式主張,但對於推動普選、如何改變香港經濟結構問題、社會民生等問題未有具體方向。因此瑋康認為討論重點是要「如何推動港府作出改變,實行普選」。
●港獨非出路
新民黨主席、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
前途問題已解決
葉劉淑儀指出,主張港獨、自決政黨為選票將香港前途「擺上^」,是「其心可誅」。她認為香港前途問題已解決,對香港最好的安排是「一國兩制」,港獨政黨不需庸人自擾,港獨議題是「偽命題」。
港區人大代表、前保安局長李少光:
港獨令社會更撕裂
李少光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公開講支持港獨,是破壞一國兩制、破壞香港和中央政府互信,亦令社會更撕裂。他呼籲市民要「擘大對眼」,不要讓這種歪風繼續下去。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
港獨難解社會問題
張志剛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表示「港獨唔係一個答案」,未必能解決現時的社會問題,他指香港與世界各地正面對類似的問題,包括社會流動性低、樓價高企等,但他質問「港獨之後係咪易買鷐荂H」、「如果話社會流動性低驉A係咪港獨就會社會流動性高驉H」
◆解讀
三者認為港獨是香港不可行的出路。李少光認為從歷史角度看,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土,從實際角度看,香港不能離開內地的支持,如食水供應、經濟等等都密不可分;張志剛則認為,香港現時面對的問題是世界各地共有的問題,港獨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葉劉淑儀所屬的新民黨撰寫《秉持一國兩制發揚本土優勢 新民黨反對有關「港獨」、「自決」倡議之立場書》,指出港獨是偽命題,「香港本身沒有天然資源,提出命運自決是脫離現實,一國兩制已是對香港最好的安排……只要一國兩制運作良好,50年後也沒有理由要提出改變。因此,現時有人擔心2047年之後香港的前途問題,根本是庸人自擾」。
《立場書》指社會現時部分主張,「例如要求「內部自決」,[近要求港獨,或要求自主制訂移民政策,形同否定《基本法》」,認為《基本法》作為憲制文件,沒有時限性,《基本法》第5條所講的「50年不變」指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維持不變。若一國兩制運作良好,50年後也沒有理由提出改變,而「自決」、「獨立」皆屬偽命題,陷香港於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