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必讀﹕走在前線 體察社會疾苦.梁國雄×奧威爾
【明報專訊】「梁家傑還了小說未?」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長毛)問秘書。原來他不止會送書予「波蘭蜜友」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偶爾也有人來借書,議員梁家傑最近便問他旅行晚上悶時應看什麼書。他更會做借書紀錄,「(不過)這堥S有圖書館的編制,只是(書)買回來放在這堙v。從辦公室一片書海中,他翻出英國作家兼記者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其中3部作品,欣賞作者「走到最前」,以文字反映民間疾苦。
閱讀為求知 最忌炫耀
新聞報道中不乏長毛的身影,尤其他在立法會議事廳上「拉布」,高舉諷刺政策荒謬的道具,令人覺得他是「激進」的代名詞。但激進背後,長毛也是立法會中有名的「讀書人」,書本是他生活一部分,贈書給人也非什麼稀奇事,「送書或送什麼只是媒介,要兩人喜歡才行」。對他而言,閱讀是對知識的追求,最忌為炫耀知識。
「與其他作者不同之處,是他(奧威爾)除了寫作之外,還親身參與去嘗試改變不公的事情。」他推介《緬甸歲月》、《通往維根碼頭之路》及《致敬加泰羅尼亞》,「這3本書體察民間疾苦,也開創了報告文學」。長毛覺得奧威爾筆下的人民故事,與香港社會面貌有一定共通之處,同樣提到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
報告文學 藉見聞刻劃社會問題
奧威爾19歲加入英國在緬甸的殖民警察部隊,長毛最記得他在《緬甸歲月》講述殖民地統治的殘酷不仁,「例如有個緬甸年輕人被行死刑,他寫得很好,講出那種無奈和野蠻,因為是殖民地統治,(統治者)便覺得緬甸人不是人,犯偷竊也要死」。長毛亦在《通往維根碼頭之路》中感受到作者的觀察力,「火車經過見到一少婦在貧民住的平房晾衣服,他形容得很好,很感動,覺得她好像很累、無力和絕望」。
長毛覺得奧威爾有美國著名小說家海明威的風格。海明威1918年辭掉記者一職,走到前線以觀察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威爾則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參加志願軍。長毛說,「《致敬加泰羅尼亞》寫他當志願軍時,見到一個意大利人,交談後覺得對方是個願為友誼犧牲的人,書最後更寫了一首詩給對方。」
看書之於長毛,就像去旅行,是一個啟發過程。他曾讀奧威爾名著《1984》,聯想到俄國革命黨,便在書局買了本《俄國革命史》來看。「書就是這樣,是個知識系統,也是你生活一個側面的擴大。」他遊遍書海中作家的思想,再選擇以行動捍衛香港。
◆梁國雄
立法會地區直選(新界東)議員、政治團體社會民主連線(社民連)常務委員
◆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
英國記者兼作家,其小說常表現出極權社會以至人性的醜陋。《緬甸歲月》和《致敬加泰羅尼亞》分別講述作者在緬甸當殖民警察以及在西班牙內戰當志願軍的見聞;《通往維根碼頭之路》則為虛構小說,描寫礦區的貧民生活。
文、圖:郭沛U
《語文同樂 1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