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於去年底大致完成長達15年的更換及復修水管計劃,水務署表示,暫未有推行下階段大型更換舊水管計劃,而在這段時間,水務署會落實「智管網」計劃,把全港供水網分為2000個獨立監測區,利用遙距感應裝置,實時探測和控制滲漏。但署方承認,由於水管持續老化,預料明年全港水管滲漏率或會有輕微反彈。 料明年滲漏或輕微反彈 政府於去年底完成更換及復修水管計劃,整項工程費用高達236億元,總共更換了3000公里舊水管,每公里成本平均接近800萬元,但只佔整體供水網絡8000公里的37.5%,15年間水管滲漏率由約25%下降至15%,但每年仍流失約1.4億立方米食水,相當於擬建的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約一年半產水量。政府過去曾指計劃完成後,會繼續更換餘下日漸老化的水管,但水務署高級工程師林煒基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政府暫未有大規模更換餘下水管的時間表,但亦會按水管老化程度而安排更換;又指目前推行智管網計劃,較大型更換水管計劃更具成本效益,海外國家或城市如英國、台北和馬尼拉等均已建立監測區域來管理供水管網。 串連2000監測區 數據制訂工作優次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明日會討論水務署擬申撥2.4億元,於觀塘、大埔及沙田等地區,建立85個水管監測區及採購智能管網管理電腦系統,若委員會支持就會向財委會申請撥款。林煒基指全港2000個水管獨立監測區,港島佔200個、九龍300個,餘下均位於新界區。水務署過去已為1400個監測區安裝儀器,以單獨方式管理;直至近年技術成熟,故計劃為最後一批600個監測區引入監測裝置,串連成大型網絡,透過電腦系統分析各區的收集數據,從而制訂優先次序,更換滲漏較嚴重的水管或調節水壓等。 水壓過高或致滲漏 港島區尤甚 水務署工程師鍾偉峰說,部分滲漏的成因是水壓過高,尤其港島區,不少房屋依山而建,配水庫往往要設置在更高位置,才有足夠水壓;但在地勢較低的地區,水壓反而變得過大,即使喉管未老化仍會滲漏。建立智管網後,署方可按個別監測區需要而調節水壓,但不會影響正常供水。另外,智管網系統另一特點是及早找出問題,例如輕微水管滲漏,然後對症下藥,避免持續惡化並引致水管爆裂,導致大範圍停水及交通阻塞。 署方估計首階段85個監測區及管網電腦系統工程預計於今年底開展,2019年底完成,水務署稍後亦會向立法會申請撥款,建立餘下515個監測區,暫未有估算費用及完工時間表。資料顯示,在「智管網」全面落實前,政府會分階段更換部分爆裂次數較多的老化水管,首階段包括約20公里長的老化水管,主要分布於九龍城、觀塘、葵青及荃灣,政府已委託顧問勘查研究及設計。 明報記者 馬耀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