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做看客惹非議
巴拿馬文件號稱歷來最大規模泄密行動,不過富人避稅問題向來嚴重的美國迄今只有寥寥數人牽涉其中,影響力巨大的《紐約時報》等主流傳媒又未曾與調查揭弊,引人猜疑。
文件曝光後,《紐時》只列作翌日A3版頭條,惹起不少讀者非議。專責監察報章新聞內容的《紐時》公共編輯沙利文(Margaret Sullivan)向該報副執行總編珀迪(Matt Prudy)查詢,對方答稱《紐時》對外泄文件「非常感興趣」,不過編輯部認為應先自行評估材料才是對讀者負責的做法。
《紐時》近年自行做過有關中俄等國權貴離岸資產的調查報道,珀迪稱,《紐時》在對巴拿馬文件的跟進報道中,將「與我們(紐時)自己關於離岸帳戶與相關議題的報道整合」。
副總編:對讀者負責 先評估才報道
沙利文又引述國際調查報道記者同盟(ICIJ)副總監沃克(Marine Walker)稱,《紐時》未獲邀參與調查巴拿馬文件,一大原因是ICIJ過往試圖與《紐時》等傳媒合作時發現,該組織的「激進分享」模式並不適用於所有傳媒﹕有的行家重視獨立,不接受分享所有原材料;有的不願協調共同發布日期。沃克說﹕「我們並非總是找最大的傳媒機構合作,而是挑選願意協作又擁有具調查報道才能的。」
此次與ICIJ合作的美國傳媒包括行業新銳Fusion,據其報道,記者迄今在文件中找到211個在美國擁有公司及地址的人,不過無法確認他們是否全屬美國公民。有法律專家指出,美國特拉華、內華達及懷俄明等州的法律已可讓企業輕易成立本土空殼公司以規避高額稅收,不必外求。
巴拿馬非避稅首選 美國人少上榜
監察機構「透明國際」曾形容,特拉華州是「匿名和影子公司」的代名詞,是「最有象徵意義的腐敗事例之一」。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則指出,想避稅的美國人可能更喜歡百慕達、開曼群島或新加坡等說英語且法制由英國普通法體系衍生的國家。(紐約時報/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