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講座﹕暴力抗爭新出路?
【明報專訊】大年初一晚在旺角發生騷亂,本土派認為「和理非非」的抗爭手法實在搔不着癢處,訴諸暴力才是新出路。《明報》教育出版早前為通識教師舉辦講座,由明報教育出版營運總監劉進圖、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兼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鄧飛分享對旺角騷亂的看法,以及香港前路該如何走下去。
泛民主派近年分裂嚴重,「勇武」本土派極速崛起,指摘傳統民主派「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的抗爭手法消極、效果不顯著。暴力傷人無論在情在理皆違反基本人權,為何愈來愈多年輕人視暴力為新出路?
劉進圖利用倫理學、社會學和政治學分析了旺角騷亂。他將時間軸推回年半前,佔領運動將警民關係推到兩個極端,警方與示威者互相仇視,而政府沒有就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檢討原因,導致雙方互相指摘,各自歸邊,仇恨情緒累積下去,衝突一觸即發。
他表示,若有機會進入持不同立場的群體裏觀察,可發現警方與示威者各自的支持者所吸收的資訊十分單一,多接觸與自己立場相近的信息。有與會老師表示,特別在社交媒體的世界,系統會自動「識別」和「選擇性顯示」用戶感興趣的資訊,用戶缺乏理解對方立場的機會,更遑論建立同理心,與對方對話。
劉進圖:示威者低估「勇武」代價
警察和示威者間互不信任和敵視,亦很容易由言語層面提升至肢體碰撞,繼而是暴力衝突。事實上,不少勇武派示威者並非基於單純的衝動,他們也會計算得失。劉進圖指出,勇武派常指摘泛民爭取民主逾30年,什麼也爭取不到,證明「和理非非」的失敗,或許「以武制暴」才能成功。另一方面,暴力衝突最終損失的只會是權貴,自問「爛命一條」的他們沒有負擔,只要不怕受傷就沒問題。他們亦可能是希望將示威推向暴力邊緣,迫使政府用更大武力鎮壓,爭取同情。
但是,劉進圖認為示威者低估了「勇武」的代價,一旦政府武力鎮壓,市民根本毫無還手之力;而在歷史上,中央政府也曾用更強武力手段鎮壓示威者。當武力升級,中央政府更可能要求港府進入緊急狀態,將全國性的國家安全法引入香港,甚至大規模拘捕示威者,長期囚禁。劉又說,武力抗爭會令社會不穩,股市樓市暫時下跌,但內地資金托市下,紅色資本將取代外資,屆時不僅無法爭取民主,連僅有的權利和自由也可能一併失去。
鄧飛則認為,近年勇武派的論調由「爭取民主」改為「爭取本土」,以武制暴目的不再是民主,而是反映了背後的仇恨心理,是「我者」與「他者」的劃分和對立,也算是一種歧視。而且現時社會活動主要靠網上力量,如社交媒體的傳染性質,組織了一班群眾,而他們未必對背後的政治理論有深入了解,一窩蜂走上街道更可能是因為對「中國人」的不滿,憤怒點也轉變為針對和排斥。
鄧飛:目的不是民主 反映仇恨心理
鄧飛及劉進圖均認為,有些問題很值得「活在亂世」的我們深思,例如︰香港未來有何出路?如果勇武派放棄勇武,投身政界進入議會改變政治環境,是否可能?畢竟每年大批大學生畢業投身社會,年老一輩又逐漸淡出和離世。將來年輕人在議會中得到發聲機會,又能否代替現時所取的勇武路線?人生漫漫長路上,一直帶着仇恨和敵視過活,又是否大家希望過的人生?
通識科鼓勵批判思考和多角度思考,考生亦是年輕人,或多或少曾受到社交媒體上的輿論所影響,但網上輿論卻是逐漸傾向一面倒,學生或許會在不自知的情况下變得愈趨封閉與充滿偏見。通識科教師如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引導已有既定立場的學生開放耳朵,聆聽不同意見?
教師宜鼓勵多聽別人意見
其中一名出席講座的申老師說,她會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和她父母這兩代人的想法及背後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其他年齡層的意見;面對學生的一面倒立場,教師本身亦要停一停、諗一諗,引導他們不要只作情感表達,應找出理據,然後自行下結論。「與學生討論旺角騷亂事件,我會將之套用到學生切身情况激發他們思考,例如認為校規不合理,學生是否能使用暴力推翻『惡法』?」
現時社會上的執拗,部分源於對內地人的不滿,申老師說校內有來自內地的學生,他們與土生土長的香港學生對中國的理解亦不盡相同,香港學生多留意到中國的黑暗面;內地學生則主要看到中國崛起的一面,而面對持相反意見的大多數,內地生也會鼓起勇氣發聲,嘗試說服香港學生,「鼓勵香港學生多聆聽別人意見,功利點看,其實也可將之轉成答題時駁論的觀點」。申老師說,兩邊學生雖然抱有不同觀點,但多聆聽對方能增加雙方理解,建立同理心,這也正是通識科可貴之處。
文﹕羽思恩
圖:羽思恩、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