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窩袁氏大屋部分倒塌 後人﹕資助「小修小補」
【明報專訊】經歷抗日的梅窩袁氏大屋,其中6幢建築物於2009年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但近年面對日久失修而逐漸倒塌。記者昨日所見,獲評級的前屋屋頂已大部分倒塌,屋內一片頹垣敗瓦,仍有供奉先人靈位的主屋雖然較完整,但亦見鋼筋外露。大屋的第3代後人袁哲之說,冀自己有生之年,大樓可原貌保存,但認為政府的維修資助只能小修小補。
古諮會資料顯示,袁氏大屋由曾任國民黨委員的袁華照於1920至1940年所建,二戰時作為瞭望及抵禦日軍侵襲之用,獲評級的建築包括梅窩四大更樓中的兩幢,以及屋頂已大部分倒塌的前屋和鋼筋外露的主屋等。
袁哲之透露,袁氏大屋分為8幢,當中6幢獲評級,主屋前仍保留一支古炮,並面向風水池,具歷史價值。他指大屋是由花崗岩「一件件砌上去」,冬暖夏涼,更曾獲前高官經中間人接觸,冀購得大屋作為紅酒窖,亦獲發展商垂青想收購,但均遭他拒絕,「睬佢都摰臐v。
「政府再沒行動 拆屋迫不得已」
古諮會昨討論私人歷史建築的維修資助加碼,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會後被問及對袁氏大屋日久失修的看法,他指據他了解,大屋業主已向政府申請維修資助,現正處理中。袁哲之則認為政府所做的是小修小補,意義不大,「若政府再沒行動,我日後要賣或拆大屋,都是迫不得已」。
本身是規劃師的公共專業聯盟主席吳永輝呼籲「搶救」袁氏大屋,認為大屋位置臨河,又有主前屋、穀倉、更樓等,布局罕有。離島區議員郭平希望政府發展大嶼山時做好保育,亦要改善水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