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勿以舊思路管理「Call車App」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昨在北京稱,手機叫車服務提供700萬人就業,安全性、投訴回應率都比的士更高,建議有關部門如果無法掌握新興產業,就暫時不要推出規管細則,各地可以「八仙過海」自行探索,同時利用此契機改革幾屆政府都無法觸動的的士行業。
蔡繼明說,為做研究,他堅持全年只用手機叫車,並調研相關企業。他指內地手機叫車發展速度在世界名列前茅,2015年叫車量已超過Uber在美國發展6年的訂單量總和。現時內地已登記的司機逾700萬人,當中80%是兼職,利用早晚高峰、周末假日接單,既緩解失業又改善擁擠、減少廢氣。
不過,現時交通部門仍在以管理的士的舊思路去管理網絡叫車,去年交通部公布《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當中稱要實行屬地化管理,司機可到2800多個縣的交通部門辦理許可證,「本來互聯網是一點接入,全網服務,在北京建立的平台為全國提供服務,非要到全國2800多個縣辦理許可證,你想想這增加多大的成本?這也違反互聯網精神」。此外,還要求司機簽定勞動合同,即是排斥兼職司機,「如果真付諸實施,我們網約車就會變成的士第二,多年來的士行業改革就要錯失良機」。
蔡繼明將以人代身分向交通部門建議,「對於一個新興的產業,一時還拿不準,就暫時不出台管理條例,讓各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他說凡是一刀切的規則,一定有問題。他在烏魯木齊的朋友說,當地人搭的士都要看一眼司機是何民族,如手機叫車發展到新疆,未必有人敢坐,這就要求各地按自己特色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