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X概念﹕港版Adele X 自我形象˙港版Adele 張潔瑩街頭堅持我聲途

[2016.02.18] 發表
Kit在街上唱歌差不多4年,每次表演皆會吸引到一群觀眾駐足觀看。
Kit獲邀上《中國達人秀》獻唱了英國歌手Adele的Rolling in the Deep一曲獲激讚,母親(圖右)也是觀眾之一。(網上圖片)
Kit會視喜歡聽她唱歌的觀眾為朋友,而不是fans(歌迷),「fans會因為有另一個歌手的出現而離開,但朋友不會」。
Kit和哥哥的中學師弟Ken在街頭演唱期間認識了志同道合的街頭樂隊「The Flame」,後加入該樂隊成為主音。現時Kit的哥哥(圖中拿結他者)也會為Kit演奏結他。

【明報專訊】活在今日講求「包裝」的世界,「瘦」一向都是娛樂圈的潛規則。被喻為「港版Adele」的25歲街頭歌手張潔瑩(Kit),近年在街頭演唱吸引了一群死忠觀眾,更曾獲唱片公司邀請簽約當歌手,但開出要減肥的條件,Kit斷然拒絕,「你喜歡聽我的歌聲,不是因為我的身材和樣子」。

自小愛唱歌 壓力爆煲磨滅興趣

於香港土生土長的Kit從小居於大坑,母親獨力養育她和哥哥Vincent。Kit說自己自小喜歡唱歌,母親讓她選擇課外活動,她二話不說選擇了兒童合唱團,她的歌唱知識由此累積。「1995年歌星鄧麗君過身,電視不斷播放她的歌曲。一天媽媽在廚房煮飯時,赫然聽見我在唱鄧麗君的歌曲。」Kit當年只有4歲,還未上小學的她甚至連普通話也不懂說,卻竟然可以記住鄧麗君的歌曲。Kit形容自己喜歡唱歌的程度是不時會「show off」(炫耀)一下,「在合唱團練習室對面有一間車仔麵店,我從小光顧。每次我都會『捉住』(麵店)老闆和職員不斷唱歌,他們亦聽得很高興」。

Kit的歌聲得到不少人欣賞,常被大人「推出來」在眾人面前表演,結果衍生出無形的壓力,甚至磨滅她對唱歌的興趣,「我由(在兒童合唱團)學唱歌開始,便一直被人拉出去表演,之後又被合唱團團長選中在表演中獨唱,最後因壓力太大,我變得害怕唱歌」。Kit還牢牢記得被選中獨唱後,四五個合唱團的老師圍茼o,不斷對她說不要忘記歌詞、不要唱錯,結果她壓力「爆煲」,拒絕再去合唱團,「後來母親一拿起合唱團的歌譜,我便會大哭大鬧;在家樓下,我更會站在路中心大嚷不去上課」。之後Kit有數年沒有參加唱歌的課外活動,高小時雖曾再次加入合唱團,但再沒有認真看待唱歌。

音樂老師悉心栽培 重燃歌唱熱情

Kit後來升上東區一傳統名牌女校,她自言初中時期是頑皮學生,做盡壞事,包括在課堂上睡覺和捉弄老師,老師都視她為眼中釘,只有音樂老師欣賞她。她加入詩歌班,老師更額外多花時間栽培她,令她重新認真看待唱歌。

「中三那年學校舉辦大型校慶活動,合唱團和戲劇學會的學生要合作表演一場大型音樂劇,並在尖沙嘴文化中心演出。」有歌唱潛質的Kit自信是音樂劇女主角的不二人選,但那時偏偏殺出程咬金——有個中一女生和Kit競爭,「論唱功我比那女生優勝得多,她竟然和我爭做女主角,我很不高興。後來音樂老師對我說,當時其實有很多老師都反對我當主角,因為我並非品學兼優,而那女生卻考全級第一」。最後在音樂老師的極力保薦下,Kit成功當上女主角,「那時候我覺得獲選是應得的,現在回想才知道當時老師幫助我很多」。Kit更說如果當年沒有這位伯樂,肯定成就不了今天的「張潔瑩」。Kit後來曾發憤努力讀書,中五時卻只顧拍拖而荒廢了學業,最終會考只得4分,連原本成績甚有把握的中文科也不合格,讓一眾老師失望透頂。她後來升讀毅進課程,畢業時才18歲。

◆放棄高薪厚職 音樂中重拾自我

18歲便投身社會,家境不甚富裕的Kit要負起養家的責任,畢業後曾當過秘書和零售業,也試過在3個月內由婚紗攝影店的salesperson(售貨員)晉升至sales manager(銷售經理)。Kit自言當時是工作狂,人生只圍繞蚚戚q單和談生意,一星期工作7天、每晚11時才下班;曾經請假和母親回馬來西亞探親,途中不斷打電話回港談生意,長途電話費近6000元。

Kit說最高峰時收入達六位數字,家住公屋的她從來都很小心花錢,但看到自己銀行戶口的銀碼,頓時也被錢}昏了頭腦,「記得有一晚又工作至11時,回家途中經過銅鑼灣,大部分店舖已關門,只有金飾店仍然營業。當時只有20歲的我,拿荈Q價手袋,腳穿名牌高跟鞋,走進金飾店二話不說買了一隻價值11萬元的鑽石戒指。」

拿荍棓踏出金飾店,她突然感覺自己用錢用得很恐怖,「我是會自我反省的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有點財大氣粗,那是一個alert(警告)」。Kit自覺心理有點失衡,毅然辭職。休息約半年後,有次受朋友鼓勵,決定和哥哥的中學師弟一起走上街頭,兩個人一支結他,站在銅鑼灣街頭唱起歌來,「我倆竟然連amplifier(擴音器)都沒有便走上街!真係好大膽,哈哈!」Kit笑說。

曾唱8個鐘只得廿元 收入不穩家人反對

重拾興趣,但街頭表演的收入比起當銷售經理可說是差天共地。當年每月給母親的家用接近20,000元,但當街頭歌手後,有時連2000元也未必能負擔。她曾在街上唱了8小時也只有20元進帳,「家人也反對我繼續唱歌,就連哥哥也責罵我﹕『你M家鰜蚾絢藙A?』」收入不穩定,沒法說服家人,但她對哥哥說﹕「我會用我的方法,(證明)唱歌也能掙錢。」單靠街頭表演收入時多時少,她閒時也會教學生唱歌,或到社區中心表演增加收入。

由2012年開始上街唱歌至今快第4個年頭,Kit說她只因喜歡而唱,從未預計唱歌會為她帶來任何金錢。純粹對唱歌的熱愛,成為她不斷練歌、學習的動力,希望個人歌唱技巧能更上一層樓。「我手機媮晹陴臚@次上街唱歌的錄影片段,現在重看也會發現自己之前唱得不好。」3年多來,Kit在街頭認識了不少獨立音樂人,甚至得到歌手側田的欣賞,Kit每次都會虛心向他們請教唱歌技巧。

◆拒減肥做歌手 忠於自由意志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4年內地著名才藝表演節目《中國達人秀》的導演在街頭看到Kit的演出,邀請她上節目,令她一炮而紅,「我從沒想過唱歌能為我帶來什麼……因為喜歡唱歌所以希望愈做愈好,做到the best(最好)時如有機會才能捉得住,不然只會成為別人的機會」。

憑中國達人秀走紅 唱片公司邀簽約

Kit雄壯的歌聲,不單吸引到一群死忠觀眾,也曾獲得唱片公司的青睞,希望簽她做旗下歌手,「當年有位唱片監製是我朋友,他也很欣賞我的歌聲。某天在他的工作室閒聊時,他說希望和我簽約,但前提是要我減肥,說我的身形在市場上不易被接納。瘦點,marketing(市場推廣)也較容易」。Kit斷然拒絕了唱片公司的邀約,一方面因不喜歡為入娛樂圈而減肥,另一方面也不希望自己的音樂創作受唱片公司的框框限制。「小學時我或許曾發過『明星夢』,但升上中學後,留意到香港歌手的水平每G愈下,樂壇反而茩姿q手的外貌。除非我去韓國(整容)幾遍,否則我的樣子絕對達不到現今娛樂圈的standard(標準)」。

「歌應該是用耳朵聽的」

Kit過去3年多在街上認識到的獨立歌手,很多音樂造詣都極高,「但講個名你都唔知佢係邊個,因為娛樂圈就是一個圈子,你不是圈子堛漱H便很難混下去」。Kit深明娛樂圈的「玩法」,但從無參一腳的念頭,堅持繼續在街頭唱,偶爾接受邀請作表演嘉賓,便已滿足,「我希望你停下來聽我唱歌,是因為我的歌聲(吸引)」。

不少人都將目光放在她的身形上,Kit反問「為什麼唱歌的一定要瘦?」事實上,Kit學生時期是排球隊成員,曾經擁有103磅的苗條身形。後來因「捱義氣」頂替學校籃球隊的空缺,在一次比賽中受傷,半月板撕裂,從此不能再做劇烈運動,結果身形便慢慢如氣球般膨脹。但是,Kit沒有抗拒自己的身形或感到不快,就算要上電視節目唱歌,也沒想過減肥。

2014年參加《中國達人秀》後,Kit漸漸受到媒體和網民的追捧,更封她為「港版Adele」。不過有網民留言批評Kit拒絕減肥的決定﹕「如果你連為唱歌作點點犧牲(減肥)也不願意,那你也談不上有多愛唱歌。」Kit說她當時感到十分不快,非因為受他人抨擊,而是有感社會的價值觀竟扭曲成這樣,到底肥瘦和唱歌有何關係?「歌應該是用耳朵聽的,你可以閉起雙眼去聽我的歌。」Kit強調自己並非抗拒減肥,也不諱言將來可能減肥,但只會因動作的靈敏度受影響而減,絕非為入行當歌手,直言「我比較重視free will(自由意志)」。

■相關概念

自我形象(self image)

自信(self-confidence)

個人特性(attribute)

自我實現(self-actualisation)

文﹕羽思恩

圖﹕羽思恩、網上圖片

場地提供﹕Perfect 5th Cafe

更多教育
【明報專訊】生活素質指人們對生活中各範疇,包括「物質生活」(衣食住行、經濟財富等)和「非物質/精神生活」(政制、人權、文化、婚姻等)的滿意程... 詳情
學生投稿﹕親戚關係快消失了
【明報專訊】自古以來,家庭都是傳統中國人最基本的生活軸心。然而這種以家庭為主的人際關係模式,隨荇痐蒏a庭的興起而在現今社會沒落,親戚慢慢變成... 詳情
【明報專訊】同學的文章嘗試從中華傳統文化及功能主義的角度,分析現代社會親戚關係變化的原因,是立體而多角度的做法,值得欣賞。然而,文章末段卻筆... 詳情
實戰錦囊﹕建議題作答技巧
【明報專訊】◆見家長(見圖) ◆彥老師﹕小明,你這次通識科考試成績不理想,是因為有一條建議題失分很嚴重。如果你答題時提出的建議跟你爸爸... 詳情
IES教室˙星級生:緊扣論題 清晰表述
【明報專訊】星級生:祝子熙(Brian) 2015年文憑試通識科5** 學校:拔萃男書院 ˙IES題目 探討新學制下...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