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西版(溫哥華) - Ming Pao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圖片
香港大學學生2016年1月下旬發起罷課,反對行政會議成員李國章任校委會主席及要求改變特首必然任校監制,約有300名學生參與。
放大
 
2012年9月學生放學後到政總外參加反國民教育科集會。
放大
 
教育局長吳克儉
放大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屠海鳴
放大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
放大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葉健民
放大
 

其他新聞
人物X概念﹕港版Adele X 自我形象˙港版Adele 張潔瑩街頭堅持我聲途
概念解碼﹕生活質素(quality of life)
學生投稿﹕親戚關係快消失了
一定要「挽救」親戚關係嗎?
實戰錦囊﹕建議題作答技巧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觀點與角度﹕學生應否 參與政治?

【明報專訊】學生參與政治,不時被質疑背後有政黨撐腰,或被指為政客利用的棋子等,而學生一方則稱自己已有足夠的判斷力自決並願承擔責任,近年雙方針鋒相對。究竟學生應否涉足政治?青年參政又為香港的政局帶來什麼影響?

事件背景

愈來愈多年輕人參與社會運動,打破外界認為他們「政治冷感」的形象。除大學生組織學聯不時見於遊行隊伍外,2011年起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擔大旗」,促成社會關注國民教育科,後成功組織市民集會,令政府擱置被質疑「洗腦」的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雙學」學生領袖在2014年佔領運動更擔當重要角色。2015年,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向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爭取將立法會選舉參選年齡由21歲降至18歲。11月,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創下新高,同年約26萬新登記選民中,18至25歲的「首投族」至少新增1.5萬。「戰場」亦延伸至校園之內,港大校委會因副校長的任命及主席的委任爆發爭議,2016年1月學生曾圍堵校委求對話,校委會同意成立專責小組,研究大學的管治及其有效性。以上種種似乎反映年輕人在制度內外參與政治。

■評論節錄

◆青年不能置身事外

中學通識科主任張銳輝:

參與者理性抉擇

張銳輝撰文認為青少年應否在求學時參與政治其實是個「偽」問題……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青少年當然是「眾人」的一部分,又認為在今天強調公民權責、積極參與的社會氣氛下,「青少年可置身事外嗎?」,更指出若認為政治參與可能影響青少年的學業,那麼對成年人來說也可能影響事業,參與者同樣需要作出理性抉擇,這並非否定青少年政治參與的理由。

˙解讀

張銳輝界定政治參與的定義,認為可分為不同的參與程度,認識、關心與討論已是一種政治參與的形式,而表達個人意見的權利(rights)絕不限於成年人,青少年同樣擁有。他認為,公民對某議題有一定的認識和分析後建立個人觀點,進而公開表態及化為行動,是「經過理性思考而選擇不同層次參與」的過程。青少年年紀小不代表對議題認識不夠深入,反或因常使用網絡媒體,接觸資訊寬廣度及速度甚或遠高於成年人。加上青少年在社會階層的獨特性,面對的問題與挑戰如向上流機會不足、考試、就業帶來的壓力,令「他們不易在現存的政治架構中找到代言人」,因此青少年身體力行參與政治是理所當然。

◆學生首要任務是學習

教育局長吳克儉:

被控或影響升學就業

2014年5月吳克儉開腔明言「佔中不可能不違法」,參與學生一旦被控及留案底,將嚴重影響日後升學及就業。

《環球時報》社評:

學生任務是學習

《環球時報》2012年7月6日發表社評,稱中學生的任務都是學習,不應鼓勵學生參與群體事件,「中學生屬於未成年人,他們思想尚不夠成熟,但熱情高、敏感度高,沒什炬o掛和社會壓力,因而無所畏懼……很容易被成年人推茖哄C」

˙解讀

兩者從學生的責任(responsibility)出發。《環球時報》的社評認為學生任務是學習,更以文化大革命中「紅衛兵」的主力是包括中學生在內的年輕學生為例,論述有人利用未成年人實現政治目的是不道德的。

吳克儉就側重於學生參與政治後要承擔的責任,包括對前途的影響。2016年1月他說教育不是政治工具的一部分,強調不要將政治帶進校園。2014年,佔領浪潮席捲學界。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同年9月以電話形式,收集2003名市民對於中學生應否參與罷課及佔中等政治活動的意見。調查超過一半受訪者是40歲以上,結果顯示七成受訪者反對中學生參與罷課及佔中等政治活動,逾半數認為家長應明確反對中學生罷課。聯會主席曾智雄認為,中學生應對社會有全面理解才參與政治活動,並憂慮有學生參與罷課的中學會被標籤,影響學生前途。而學聯也有發動大專生罷課,曾智雄認為大學生思想較成熟,但仍未有太多社會經驗,不希望大學生因參與政治運動而影響個人學業及前途。

◆青年參政表現未成熟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屠海鳴:

青年一代參政 要放眼未來

屠海鳴認為「香港青年一代要拓寬參與政治的空間,一定要放眼未來,聚焦經濟和民生的大事,提出自己的主張並躬身實踐,才能體現自身價值,贏得一席之地」。

˙解讀

屠海鳴撰文〈由區選看青年一代應如何拓寬參與政治空間〉,指出香港回歸18年,回歸前後成長的年輕人「價值觀的形成正好處於新舊交替的歷史階段,對世界、對國家、對香港、對自身的認識,都難免出現迷惘與困惑」。屠海鳴認為「一些年輕人誤認為除外交和國防外,其他所有權力都屬於香港」、「年輕人從政,首先應該把法律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屠海鳴批評年輕一代參政往往以衝擊「挑戰法律的底線」,威脅法治精神。這似乎是價值觀優次(priority)錯置。他觀察到有年輕區議會參選人「無心於未來社區繁瑣艱辛的工作」,只茩型F治的「光環」,不做實事只空叫口號,強調從政需要選民的支持,要贏得選票,必須恪守底線原則、遵循政治規律。

◆參與政治實踐所學

英華書院中五生黃守宏:

學生有獨立思考能力

黃守宏向《通通識》投稿,認為參與政治運動可以為青少年帶來寶貴的經驗,同時認為會參與政治的學生應該已有足夠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判斷是非黑白;參加遊行亦是按自己意願,未受他人影響」。

「本土民主前線」成員、臨時發言人衛碧君:

參政是將學習實踐

2016年2月8日年初一「本土民主前線」下午宣布「捍衛旺角夜市」,呼籲市民加入,最終演變成警民暴力大衝突。衛碧君是將考文憑試的17歲中六女生,她表示組織大部分成員仍是學生,衝突後有約20名成員及義工被捕,她自己也有被捕的心理準備,但聲言不會後悔,「若一個人只是死讀書,不將自己學習的知識、做人態度實踐出來,讀幾多書都無用」。

˙解讀

反對學生參與政治的一方多以「學生首要責任是讀書」作理據。上述二人則認為,課堂以外的經驗和實踐亦同樣重要,學業成績並非一切。前「雙學」成員張秀賢受訪時說,父母也曾擔心他因參與社運而未能兼顧學業成績,但其文憑試成績理想,父母便完全放心,最重要是做好時間管理。同時他認為組織及參與社會運動,改善了他的溝通技巧,「反對或支持一件事前,須先了解來龍去脈,才有充分理由與人爭辯」。

社會將「好學生」定義為品學兼優,就讀公開大學的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中學時已積極發表政論,他認為好學生不一定要有「5**」,「好學生是用學生的身分在社會上承擔責任,成為一個社會公民(citizen),一樣可以發聲表達意見」。

◆青年參政改變議會老化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

將青年聲音帶入議會

2015年10月,黃之鋒向高等法院就立法會選舉參選年齡申請司法覆核,認為可拓展青少年參政的空間。他批評現時議會是「老人政治」,需要更多青少年的新聲音。如果要長期的抗爭就要在體制內有力量,而不可以單靠爆發性的議題運動。

資深傳媒工作者梁美儀:

青年參政是世界潮流

梁美儀在報章撰文,認為「青年參與政治,希望突破現有社會既得利益者壟斷局面的意志,已是現今年輕世代的潮流」,青年參政或能為現有的政治局面帶來新氣象,比採用家長式管治或洗腦式政治對社會帶來更多的改變。

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葉健民:

晉身議會青年 力量是少數

葉健民撰文〈青年與政黨合流﹕台灣可以香港行嗎?〉,指出「願意參與選舉晉身議會的青年力量,其實只佔一個很小的比例,甚至是嘗試把抗爭動力轉化為恆常組織的例子,亦是少數」。

˙解讀

黃之鋒認為青少年參政能夠改革現時議會內的「老人政治」。學民思潮成員劉貳龍撰文〈年輕化是議會革新之始〉指出,議會由年輕世代接棒,總好過再任由上述政治老人繼續胡鬧,浪費了議席原有監督和制衡當權者的作用。

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回應「老人政治」時,指黃之鋒毋須說多餘話,否則只會顯其見識不足,「議員由選民選出薄A點叫老人政治?選民有權去揀,係選民翵M定,冇話20歲就一定贏40歲、40歲會贏60歲」。

梁美儀撰文〈18青年不笨〉,引用外國例子指出年輕人參政是現今潮流,如2015年代表蘇格蘭國家黨參選的21歲女大學生擊敗資深議員,成為英國國會350年來最年輕的議員;台灣在反服貿運動後,也開始有年輕組織參與政治,並有組織爭取將投票及參政的門檻降低,希望突破現有社會既得利益者壟斷局面的意志。她認為香港自佔領運動後,大眾始發現年輕一代對社會政策及現狀有強烈不滿,「與其讓他們在建制之外透過街頭運動或在網上世界表達不滿,何不考慮降低門檻,讓他們嘗試作出改變」。

不過學者葉健民認為,事實上願意走入制度進入議會的青年少之又少,不少完全看不到走入議會如何可實踐抱負,感前路茫茫苦無出路而情願「轟轟烈烈拼一場」,導致政治局面更分化,難以平衡議會的聲音。

 
 
今日相關新聞
觀點與角度﹕學生應否 參與政治?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