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是最完美的植物蛋白
早上飲用及時補充

[2016.02.01] 發表

中國人飲用豆漿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相傳西漢淮南王劉安是個孝子,其母患病期間,劉安每天用泡好的黃豆磨豆漿給母親喝,劉母的病很快就好了,從此豆漿就漸漸在民間流行開來。

可見,豆漿自古就是一種保健飲品,而其成本低廉,上至達官下至貧民都可享用,成為了一種廣為流傳的飲品。那麼普普通通的豆漿中到底有什麼魔力讓劉母病好?其實中國人選擇了豆漿很明智。

豆漿中含有大量的完全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生命的要素,缺乏蛋白質會表現出肌肉無力、免疫力下降等症狀。食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取決於所含氨基酸的種類和數量,完全蛋白所含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適當,不但能維持成人的健康,並能促進兒童生長髮育。

而完全蛋白質只要存在肉類、蛋類、奶類和和大豆中。由於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以糧食為主,勢必容易造成蛋白質的缺乏。大豆類產品所含的蛋白質,含量約為38%以上,是谷類食物的4-5倍。大豆蛋白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質,在營養價值上,可與動物蛋白等同,在基因結構上也是最接近人體氨基酸,是最具營養的植物蛋白質。

每早飲用及時補充

健康的人體的組成結構中,比重最大除了水,要數蛋白質與脂肪。而脂肪是個吃老本的傢伙,多餘的蛋白質卻轉化成能量或是直接代謝掉了。所以還不要想著一頓海鮮自助後,每天蘿蔔鹹菜也能營養均衡,如果沒有及時補充蛋白質,他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消耗,久而久之,勢必影響到人體健康,而中國人每天早晨喝豆漿的習慣,卻彌補了飲食中普遍缺乏蛋白質的情況,讓身體每天都能享有充足的大豆蛋白的豐富營養。

大豆蛋白好的選擇

現代人的飲食結構越來越健康,肉類與蛋類熱量高,容易造成血脂高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但是,如果長期食素,勢必會對健康產生影響。而大豆蛋白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一問題,大豆中的蛋白質豐富,而相比其他完全蛋白質食物,脂肪卻少的多,其中獨有的異黃酮成份還能起到降血脂的功效。

而所有的豆製品中,要數豆漿的營養物質最易吸收。據科學測試,鮮豆漿的消化吸收率高達95%,遠高於煮大豆(65%)、全脂豆粉(80%)、脫脂豆粉(85%)等。最近流行起來的破壁豆漿機,更是能將植物細胞壁擊破,研磨效率從以前的50%提高到了85%以上,不但增加黃豆的出漿率,還讓很多腸胃功能不好的人更容易消化吸收。

古人磨豆、煮豆才能享受到的美味,現代人只需將黃豆洗好放在機器裡面,就可以享用。在感歎現代生後的便捷的同時,也驚歎于古人的智慧,經過千年歲月的考驗,流傳給後人諸多健康的生活方式。

-----

嘔吐 腹瀉發燒

生病是身體在排毒

在少林寺醫藥體系當中認為,人體內的孔竅有些時候在疾病狀態下是排除毒素,自身與疾病作鬥爭的結果,大可不必已有症狀馬上亂求醫,醫藥的過早介入,會使我們身體上的免疫機制長期處於睡眠狀態,將自身健康過多依賴于外部,我們就會慢慢變成疾病侵襲的有縫的蛋。

咳嗽

是呼吸系統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性措施,對機體是有益的。當呼吸道黏膜受到異物、炎症、分泌物或過敏性因素等刺激時,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於消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異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數。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藥物,則會把加重炎症的髒東西都滯留在呼吸道裡不利於炎症的消除。

出現咳嗽時,應在保暖的同時補充大量水分,同時避免胡椒、洋蔥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如頻繁咳嗽還伴有發燒、胸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嘔吐

也是為了排出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以減少吸收,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射。若此時採用藥物止吐,會使有害物質滯留在體內,危害健康。如果是單純嘔吐,應適量補充水分,避免水和電解質紊亂。如果還伴隨有腸胃不適,就應在補水的同時按摩胃部和腹部。嘔吐後別急著進食,可以稍加活動,讓身體舒展後再進食。若嘔吐反復發作或伴有腹痛、發燒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腹瀉

尤其是排泄物有異臭時,往往是身體正在排出來自食物或其他方面的毒素。當腹瀉來臨時,千萬不要走進「治療」誤區,如:有腹瀉就用止瀉藥;認為腹瀉就是炎症,該吃消炎藥;吃去痛片緩解腹瀉疼痛;嚴重時吃藥,停止時就停藥;腹瀉時多喝水,補充丟失水分;腹瀉時少吃,腹瀉後多吃等。遇到腹瀉時,應採取因勢利導法,例如喝一杯熱水,#明腸道儘快排完毒素。如果有嚴重的腹瀉,便意頻頻、排便量少、肛門部有痙攣性疼痛,或排泄物帶血,或同時伴有腹痛、發燒、嘔吐等症狀時,應該立即就醫。

流鼻血

我們可以把流鼻血看作是機體自我「去火」的一種方式。當人們飲水減少、辛辣食物吃得過多,以及環境乾燥、體內「上火」時,機體就常常自行選擇薄弱的鼻黏膜「去火」。所以流鼻血時大可不必擔心,它會在短時間內自行終止。

但是,如果經過一段時間鼻血依然不止就應當及早檢查。這是,你可以前傾身體、順其自流,用紙巾輕輕吸去流出的鼻血。量較大時,可捏緊鼻翼柔軟處幾分鐘,或舉起流血鼻孔的對側手臂#明止血。如果鼻子大量流血不止時應立即就醫,這往往是體內血管硬化、血壓過高等疾病引起的。

發燒

體溫一旦超過了攝氏37度就屬於發燒。醫學研究證實,免疫細胞的作戰能力會隨體溫的升高而增高,同時高體溫也使血液中的鐵離子濃度減少,造成病原體生長所需要微量鐵離子供給不足,進而抑制病原體發育,這些才是抗病的主力,藥物只是外援。所以,如果在發燒一開始就服退燒藥,反而可能加重病情。體溫不超過攝氏38度,且精神、食欲沒有受到影響時,可以將冰塊置於額頭緩解不適,同時多喝水,適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吃一些富含營養且清淡的食物。若體溫高於攝氏38.5度,或持續低燒不退,或伴有發疹、劇烈頭痛、關節痛、痙攣症狀時,應立即就醫。

更多 健康醫事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6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