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印裔仁醫 減診金助困苦 來港行醫24年 善行獲網民激讚
【明報專訊】網上近日瘋傳一張診所告示,大致指病人若無力付診金可向醫生查詢,暗示可獲減免。原來該診所醫生簡森美是印度裔,但心懷港人,來港24年仍操英語的他靠太太當翻譯應診,與街坊建立情誼。1998年金融風暴,他眼看不少港人淪為負資產,於是在診所輕輕貼上告示,主動減免經濟受困者的診金,之後一直沒有除下來。對網民的讚賞,他託太太轉達謝意,謙稱不少家庭醫生都有如此心腸,他不是唯一。
這張滿載關心的通告貼在屯門青翠徑簡森美醫生的診所,通告寫:「近年香港泡沫經濟,繁榮得益未能受益於基層家庭,相反通脹帶來民生困苦,入不敷支,身心健康也因壓力受影響。我感謝主給我機會在此社區作為您的家庭醫生……假若您生活受影響,難以應付標準醫療費用。您可向診所姑娘或直接與本人查詢。」
醫生父親教誨幫助病人
近日有人拍下通告並在社交平台分享,獲網民爭相轉載,年逾60的簡森美行事低調,託太太回應稱好感動,認為作為醫生有責任關顧社區,減免措施不是一件特別值得被讚揚的事。其太太估計,這可能跟他父親教導有關。
簡太說:「我先生係印度人,佢爸爸亦係印度醫生,當時印度社會有好多人生活困苦。他醫科畢業時,他爸爸跟他說,你從醫是去服務人,並非要令你富有,若日後遇到病人有經濟困難就要幫助他們,這番說話對佢影響深遠。」即使簡醫生後來轉到英國行醫,跟身為港人的簡太相戀,至1992年來港執業,在屯門行醫當家庭醫生,簡一直都沒有忘記父親教誨。
旁敲側擊問需要 不怕病人扮窮
1998年香港金融風暴,不少跟簡醫生相識近6年的街坊,由月入3萬元的金融機構管理層變成8000元月薪勞動基層,本來是「少奶奶」的,也要做月掙4000元的清潔工,當年140元診金藥費,對部分街坊來說是一種壓力。看在眼堙A即使病人沒提出,簡醫生亦會主動減免診金,更在診所內貼上通告,讓病人安心。簡太說:「大部分香港人都好有自尊,你開口問要不要幫手,都一定說不用,所以有時他都會旁敲側擊。」
病人傾訴對象 真正家庭醫生
不怕有病人扮窮?簡太說,即使有也是少數,更有不少街坊生活改善後會叫醫生收回正價;自經濟環境好轉,有需要的病人比例已由一半一半,大幅減少。簡太又說,丈夫已成街坊交心對象,有時街坊前來求醫,會告之家庭問題,例如離婚或精神問題,簡醫生會按需要轉介他們向相關機構求助,簡太形容,丈夫的做法便是真正的「家庭醫生」。
明報記者 阮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