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示警 GDP難保6.5
受到全球需求放緩等3大因素影響,中國重量級國家研究單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指出,「十三五」時期要保持國內產生毛額(GDP)年均成長率6.5%以上目標「難度很大」。此話一出,牽動各國敏感神經,擔憂「中國打噴嚏、各國得傷寒」,學界對此看法兩極,而供給面改革、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成效,對於能否提升成長動能,是重要觀察指標。
外界解讀這是官方釋放「利空」消息,提前敲響警鐘,改革之路將走得艱辛。根據分析,李偉拋出的震撼彈某種程度有示警效果,可以倒逼改革加速腳步。國泰君安分析師任澤平曾預測,「目前還不是談大陸經濟復甦的時候,L型會有3年到5年」,而中國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樊綱則點出產能過剩、壞帳等問題,是影響經濟發展的原因之一。此外,彭博調查,半數經濟學家預言大陸經濟要到2018年、2019年才會產生轉折,「十三五」的經濟成長底線面臨挑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Stiglitz持不同看法,認為中國並未面臨「災難性」經濟放緩情況,但中國政府將政策目標轉向供給面,若同時無法增強需求,經濟放緩情況可能會進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