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揭超級富豪傳承不易
二代不願接 一代不願交

[2015.12.21] 發表

20日消息,中國高淨值人群規模愈來愈龐大,財富如何配制、如何傳承、如何管理成為超級富豪的「心頭病」。近日,多位私人銀行業專家在中國私人銀行家俱樂部年會上,揭秘超級富豪的那些財富事兒。

「從創業版、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情況看,創業一輩的年齡大多已達到55至64歲,各家族的長子、長女們的平均年齡也達到了35.72歲。」中盟磐合家族辦公室創始人顏懷江介紹,胡潤百富榜上,98%的上榜富豪都是白手起家的第一代,而「500富人榜」上榜者中,一半人士年齡在50歲以上,接班問題迫在眉睫,財富傳承問題讓中國頂級富豪「睡不好」。

顏懷江表示,一代交班,二代接班的問題與三五年前相比,出現明顯變化。三五年前,很多創一代的想法是等孩子在國外學成歸來直接接班,但這一兩年,不僅僅是二代不願接班,一代也出現不願意交班的想法。「不願意交班的原因是創一代發現,很多產業注定會沒落,過去十年,發家致富、累計財富的路徑在未來無法繼續,所以沒法交班。」

而對於現在出現愈來愈多「創二代」現象,顏懷江表示,二代創業領域多集中於互聯網、金融行業,幾乎很少做實業,原因是上一代資產太重,太固化,基本都是重資產,而二代想要創造的是新的東西,有形的重資產很難改變,輕資產可以變形、創新、流動,所以二代都趨向於金融、互聯網等行業。

財富縮水 報酬率有多重要?

「過去十年,財富市場是正向市場,無論如何投資,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但未來10至15年,寒冬即將來臨,2016年中國會比15年更寒冷。中國這個引擎趨緩之後,全球也會趨緩。」顏懷江表示,在財富管理上,超級富豪們觀念有所轉變,理財、管理意識愈來愈強,甚至領先於金融行業從業人員。

對於富豪逐利心理,顏懷江則稱,「將財富看的時間愈短,愈在乎報酬率。如果將財富放置30年,首先想到的,可能是30年後,這筆財富還在不在,如果將財富放置50年,則會想到50年後這筆錢能給誰,怎麼給,拿到這筆錢的繼承人會怎麼用。如果放置100年,可能想法更不同,會想到這筆財富讓後代使用,能不能創造更高的家族巔峰,讓他們創造自己的東西等等。」

廣發銀行北京私人銀行總經理王皓表示,對於更高淨值、家族傳承的企業客戶與私人銀行客戶是有很大差距的,他們的理念不僅僅在於保收益、追求報酬率,更傾向於做全球資產配置。「私人銀行現在更多是充當一種看管角色,穩定客戶財富,把握風控,使其財富不會流失。而這兩年,隨着客戶的成熟和市場發展,客戶財富積累到一定數量,會提出財富傳承等需求。因此,私人銀行也開始慢慢轉變,在刪選產品時,也開始增加全球資產配置的產品,甚至把投行業務引入私人銀行。」

比死亡更可怕的遺產稅

「富蘭克林說過,人的一生有兩件事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和納稅。但比死亡和納稅更可怕的是遺產稅。」當有人拋出這個令超級富豪最頭疼的「遺產稅」問題時,京都律師事務所高慧雲律師表示,關於遺產稅的傳言愈來愈多,最近更有傳聞稱2016年將正式開徵,並以深圳為試點等。但當局一直都在不斷辟謠。

高慧雲稱,國家稅務總局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遺產稅的相關規劃,且從國務院的角度,在十三五期間,也沒有徵收遺產稅的規劃。「實際上,當初遺產稅草案,僅僅是草案,根本沒有提交人大常委會討論等。超級富豪害怕的遺產稅開徵,僅僅是流傳在網上的,某人撰寫的草案。」

更多中國要聞
【明報專訊】聯合國明年起的經常預算和維和行動(PKO)預算的攤分比例談判迎來尾聲。據估算,隨着經濟增長,中國在維和預算中的攤分比例將從第六位... 詳情
聯合國年底將公布的各國會費及維和經費預算攤分比例,中國均將比現時費用增加。此前,中國曾反對提高比例,主要理據並非拿不出更多的資金,而是要求計... 詳情
【明報專訊】中泰鐵路自提出之初,擱置、延誤的消息不絕於耳。前日,這條全長約870公里的鐵路,在幾經波折後終於19日在泰國中部的大城府舉行啟動... 詳情
河北保定市望都縣恆業合作社19日舉行分紅大會,以入股小辛莊村千畝蓮藕基地投資額18%向股民分紅(上圖),共計1000多萬元,現場一疊疊的人民... 詳情
【明報專訊】據《紹興日報》報道,患有高血壓的鄒某,讓女兒用丈夫老周的社保卡買藥,合計報銷11,376.64元,結果母女倆雙雙獲刑。17日,浙...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