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臉書發文動力源自妒忌
卑大研究指或損用家精神健康
【明報專訊】卑詩大學商學院教授發表一項研究指,妒忌是多數臉書發文的背後關鍵推動力,發文者是因為與人比較下對自己的生活不滿足,故將他們認為最美好的一面塑造出來,最終形成一個妒忌與自尊的惡性循環,令使用者的精神健康受到影響。研究院更指出,社交媒體的參與,跟抑鬱、憂慮與自戀的行為有關係。
卑大商學院資訊系統學教授邦巴薩(Izak Benbasat)與研究團隊,向德國一間大學的1,193名臉書使用者,提出一系列關於其臉書的習慣,以及對比他們使用臉書的感受。
研究人員認為,使用者在互相比較下,會感到自己的生活不稱心或不滿足,而作為回應,他們會發文,將他們認為自己最好的一面塑造出來,從而形成一個嫉妒與自尊的惡性循環。
邦巴薩指出,社交媒體的參與,跟抑鬱與自戀的行為有關係,但其成因則未曾被詳盡解釋。
根據邦巴薩所分析,旅遊照片是引發臉書使用者妒忌的主要因素,並促使使用者的朋友發放他們最好的照片。他指,這些行為並不是因為使用者想要令其他人嫉妒,他們只是需要競爭和顧全面子。
邦巴薩說,社交網絡的功能鼓勵引發妒忌的行為,而這現象不太可能會改變。他說:「分享照片和個人生活上的事情,是很多人用臉書的原因,所以你不能取消這個功能。」
邦巴薩認為,更重要的是讓人理解臉書等社交媒體對他們的健康可帶來什麼影響。而家長及教師亦應多加留意,因為年輕一代很可能受到社交媒體的黑暗面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