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幽靈已離我們不遠
8月底,高盛將2016、2017和2018年中國GDP增速預期分別下調0.3、0.4和0.4個百分點至6.4%、6.1%和5.8%。
上周初,中金也表現出對國內經濟增長情G的悲觀,將今年三、四季度GDP按年增速預測由之前的7.0%和7.2%,下調至6.5%和6.6%,並將2016全年GDP預測從7.5%下調至6.6%。
雖說GDP增速放緩在預料中,但政府此前一系列措施未能為經濟注入強心劑,增速放緩勢頭仍在延續,這才讓人感到沮喪。
已踏入「流動性陷阱」
降息降準意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鼓勵產業投資和信貸性消費。但國內外需求疲弱導致產業投資意願不足,銀行又擔心壞帳風險,不敢放貸,社會實際融資成本不降反升。這說明我們已踏入「流動性陷阱」,只是未到漩渦中心,沒有人願意站出來講明。從信貸消費看,兩大主要領域地產和汽車,前者雖有回暖,但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及小城鎮庫存壓力巨大,有效需求不足;受前兩年補貼影響,汽車需求嚴重提前透支。從這兩個行業的供給對需求預期十分悲觀,地產投資延續低位,上汽、一汽等主流廠商早已開始要求員工強制性休假。可見,想借此提振消費,只是鏡花水月。
同時,人民幣在8月一次性貶值,長遠意在推動匯率市場化和國際化,短期則期望可以提振出口。然而問題是,海外僅美國經濟呈復蘇[象,歐盟和日本均仍深陷泥潭,需求不旺的根本因素並未消除。加上周邊國家貨幣也競相貶值,國貨價格競爭力究竟能提高多少,還是一個問號。
財政政策放鬆,是希望通過政府投資和採購,拉動需求。茞援饇簬奡N是走老路;茞援馦ㄦ~投資,惟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新興產業近兩年瘋狂燒錢到泡沫橫飛,繼續介入無異於火上加油。G且,始於2008年的地方債平台隱患仍在,有資格、有能力發新債的地方政府寥寥,個別省份的投入對全國而言不過杯水車薪。
政策的正面效果不佳,負面效應卻已顯現。8月CPI(消費價格指數)按年增速重回「2字頭」時代,按月增速更是超越歷史同期水平。若如外界預料,年內央行再降息降準,便坐實了大水漫灌,巧遇豬周期引發的食品價格上漲,必然全面推高通脹。疊加經濟疲軟,滯脹幽靈已離我們不遠。
央行調整人民幣中間價成為外界看空人民幣的理由,最近離岸與在岸人民幣匯率價差出現明顯擴大,說明海外對人民幣貶值預期更盛,加上美聯儲加息引而未發,很可能導致國內資本持續外流,加重國內的流動性陷阱。
財政政策擺脫不了政府主導,從中央到地方層層推進,雁過拔毛且不論,地方上一窩蜂的做法無法遏制,遍地開花的戰略產業及創業園區規劃就是例證。而且,政府主導難以避免新一輪國進民退,更難避免滋生新的尋租空間。
說完這些,自己都覺得好累。上述3條可謂是全球各個政府解決經濟問題最常見的藥方,但顯然治不好中國經濟的弱症。那前路何在,說好的政策騰挪空間又在哪堙H
作者是內地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