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大生研太空人母親心路歷程
期支援新移民適應生活

[2015.09.27] 發表

【明報專訊】卑詩大學心理學系的一名學生,正就俗稱「太空人」華裔母親的適應及子女教養經驗,展開研究,期望研究成果能助日後其他同類處境的移民,能得到更完善的社區及心理援助,支持他們在本地的生活。

卑大輔導心理學博士生徐薇喬(圖)表示,是次進行的博士論文研究,以華裔「太空人」家庭的母親為對象,特別為華裔移民而設。她說:「這些被稱為『太空人』的家庭,大部分由母親陪伴子女移民本地,而父親則在原居地或其他地方工作,為家庭提供經濟支持。」

徐薇喬之前曾在列治文一間社福機構實習,聽到不少華裔家長對在本地教養子女,甚至一個人同時擔起父母親的角色的申訴,但過往在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一般都着重於描述「太空人」家長的心理狀況和感受,鮮有關於支援的研究。

徐薇喬說,臨牀上的經驗及已有文獻都反映,「太空人」母親的適應是否良好,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包括母親的性格、語言能力及對社區生活的投入等。

她舉例說:「在『太空人』家庭中,母親甚至是子女的角色都有改變,母親成為一家之主色、管接管送,家中大小決定都需要自行作主,而小孩長大後,亦可能成為媽媽的翻譯,甚至協助處理事情。」

徐薇喬表示,很多人都以為「太空人」家庭都很富有,又或者不會有什麼特別大的困難,但事實並非如此。

她期望能找到20名經歷過「太空人」家庭生活模式的華裔母親,並進行約一小時的面談,以了解這些作為「過來人」的母親,過去所經歷到的,以及最希望得到的援助。

徐薇喬預期會在下月開始進行訪談,至年底前完成,之後會進行研究及分析,並撰寫論文,期望研究結果能讓相關部門及輔導人員、教師,有更完備的資料,協助這些母親適應本地生活及教養子女。

她呼籲來自台灣或中國、與子女移民並一起居住在卑詩省滿一年以上,但丈夫留在外地的母親參與研究。訪談可以中文或英文進行。有意提供個人經驗的華裔母親,可聯絡weichiao.ubc@gmail.com了解詳情。

更多社區消息
全球孔子學院日宏揚中華藝術
【明報專訊】卑詩理工學院(BCIT)孔子學院昨日在溫哥華舉辦全球「孔子學院日」「中華民族表演藝術講、演會」,並慶祝孔子學院成立十周年。 ... 詳情
吳英慈關注就業環保拒建油管
【明報專訊】香港移民吳英慈(Elain Ng)將代表綠黨出戰溫哥華南(Vancouver South)選區,競逐國會議席。吳英慈三十多年前移...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