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發「墨水電池」 即棄物品可用
【明報專訊】理工大學研發用葡萄糖轉化成二氧化錳(MnO2)墨水,以普通印刷方法在導電紙張等上面印製出既輕且薄、又可彎曲的「電池」(電容器),比起同樣重量以碳粉製作的「電池」效能高30倍以上,一平方厘米的墨水生產成本少於一元,可裝在能感應體溫的智能服裝、行李追蹤器等上面,為其發電。
1平方厘米可供電子鐘用20分鐘
MnO2墨水環保,毋須分解,可塗於導電紙張、膠片和玻璃上變成「電池」,以一平方厘米「電池」計算,可為液晶體時鐘提供20分鐘電力。
理大應用物理學系主任劉樹平指出,「墨水電池」儲電量有限,特別適用於低耗電量、用完即棄的物品上,如取代現有體積大的行李追蹤器、為商品條碼供電作智能付款等,而「墨水電池」亦可以用一般方法如電芯、太陽能、USB等充電,可為有燈飾和感應體溫功能的智能服裝供電。
劉補充,若在玻璃塗上薄薄一層MnO2墨水,墨水幾近透明,可變成透明「電池」。
追蹤器智能服可用
「墨水電池」的學術論文已在化學權威雜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中發表,劉稱該發明已可應用在商品上,希望與廠家合作生產;研究團體會繼續提升其性能,及將之與其他能源收集系統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