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釋何謂去殖」 陳佐洱被批不負責
【明報專訊】皇后大道東要改名、硬幣上那尊容變烈士銅像?有本港學者批評,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沒有解釋清楚所指「去殖民化」是什麼,屬「不負責任」。另有學者認為,本港在體制上已有去殖民化,至於目前人心未歸問題,應由中央反思原因。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表示,一般而言,「非殖民化」,可以是指政制、法律、教育、公務員系統本地化,更改地名等方面問題。他批評,陳佐洱昨提出「去殖民化」,卻沒有加以解釋,屬「不負責任」,認為他應要解釋清楚,免引起無謂爭執。
鍾劍華:體制有去殖 人心未歸應反思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表示,本港1997年回歸,體制上已改用《基本法》代替回歸前的法律,之後亦有加強母語等一系列措施,在體制上已有去殖民化。他稱,至今出現「人心」問題,例如有人想保持香港特色,不想急速「中國化」,中央應反思箇中原因,不應諉過於人。他質疑,內地官員急於想香港跟隨內地,及服從內地權威,造成反作用。他稱,香港曾由英國管治,屬發展過程一部分,無可能叫港人忘記。
羅永生:基本法未談如何去殖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羅永生表示,本港回歸前,英國政府曾推行「非殖民地化」,容許華人擔任政府高級職位,但他指當年中英雙方就本港回歸問題,談的是平穩過渡,本港之後延續1997前體制,基本法亦沒有說明如何去殖。羅永生稱,過往一些地區脫離殖民統治後,或會更改國家語言、國家體制,例如曾是法國殖民地的越南,沒有延續法國的司法制度。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