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收費一再拖 成本增至1.94億
運聯最早在2010年選定公司負責安裝電子收費的康百世卡計劃,但全面推行的日期再三延後,成本亦較最初預算多逾2千萬元。巴士下車拍卡的問題遲遲未能解決,最終至昨日公布以推行只有一區的臨時計劃遷就。
運聯最初公布推出智能卡計劃時,預計可在2013年完成系統,包括入閘機安裝和智能卡全面運作。運聯認為,推行智能卡後,可徹底解決逃票問題,當時運聯因逃票問題每年損失700多萬元。於運聯2011年的年報中提及,整套計劃預算為1.71億元,其中卑詩省和聯邦政府分別支持4000萬元和3000萬元,又指「一卡通行」整個系統會更有效和安全。
運聯於2012年8月才於溫哥華安裝第一部架空列車站電子入閘機,到2013年初,出現軟件問題而未可裝上巴士,並延遲系統安裝,但仍聲稱可在同年秋季開始計劃。到2013年夏季7月中曾預計秋季的過渡期,可以智能卡取代原本的車票,不過,已不願說明推出的時間表。
直至2013年10月,運聯指因為受通脹及額外項目影響,項目預算的1.71億元會增加約2290萬元,即1.94億元。
不過,到2014年夏季,運聯再公布需要更多時間解決技術問題,將正式啟用的時間表推至同年10月。
豈料到2014年10月,因搭巴士下車拍卡的問題一直未能解決,運聯改口至2015年底才可全面使用。機構發言人曾承認,承諾2014年夏天(較預計遲了一年)能全面使用是個錯誤。
運聯指下車拍卡的作用是用作計算乘客需要付的車資。運聯去年曾指試驗期間,發現巴士讀卡機遠超於目標時間0.3秒,部分長達數秒,較拍卡時間長。此外,讀卡機誤讀比率高達8至10%;一些個案未能成功讀取,令部分只乘搭一區或兩區的乘客被收取最高三區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