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成教學助理碩士學歷 九成一年約 合約教師常憂飯碗
【明報專訊】現時不少中小學都以合約或非常額編制聘請教師,令教師擔心能否於下學年續約,朝不保夕,長遠影響教學質素。教協訪問了1650名中、小學及特殊學校的合約教師(1116人)和教學助理(534人),發現35歲以下的佔八成五,而合約年期只有一年的教師超過九成;超過三分一的合約教師及兩成教學助理更擁碩士學位。
教協調查 指影響教學質素
擁高學歷的教師愈來愈多,但學歷並非「鐵飯碗」保證。教協表示,以往教師入職,經過兩年試用期,便可進入常額編制,受《資助則例》保障,享有薪假期及可進修等福利,等於得到「鐵飯碗」。但近10多年來,教育改革不斷,教師工作量增加的同時,學校資源並沒適當調整,加上學生人口下降、學校參加「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及「三保措施」要在2016/17學年陸續削減超額的教師編制,令學校雖然明白合約教師及教學助理的工作壓力,但不敢將教師轉為「常額教師」。合約教師多數每年續約一次,令他們經常處於擔心狀態,怕來年不獲續約。
為保教席要轉型 通識兼教佛學
在津貼中學任教5年的「合約教師」林婉婷,一開始時任教中史及通識。她表示,「要留在學校,就要轉型」,故按學校要求,她現在只教中史,還要兼顧輔導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幸好求學時有修讀相關課程,已適應下來。但她說,有教師10年轉型兩次,有些更是完全不認識的範疇,要特地修讀課程應付,「有教師本身教通識,但之後要兼教佛學」,令教師無所適從。
有教師10年轉9校 不利學生
「合約教師」張^璁有6年教學經驗,但已轉了3間學校,「有老師10年轉9間學校」。「你出年仲鰜謋i?」是他每年3、4月聽學生問得最多的問題,教師有時因不獲續約而轉校,不單影響其職業穩定性,更不利高中學生發展,「我們往往要花起碼一年了解學生」,一旦離開,由別的教師跟進,學生又要重新適應,教師也未必可因材施教。
教協促請教育局延長「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及「三保措施」的期限、將各項短期津貼轉為常額撥款及改善「班師比例」(一班學生與教師人數比例),增加教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