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文樂字﹕鄉愁桃花源
【明報專訊】旅行於我而言,是反省和學習的最佳教室。吾偏愛日本,泰半是源於思古之幽情,而這古意,非室町江戶幕府明治*之輩,而是來自泱泱天朝大國。
我不喜歡宋朝積弱丶元朝野蠻丶明朝迂腐、清朝屈辱。盛唐路不拾遺,晉朝文雅清高,才是萬代景仰的理想天朝,日本遣唐使將這中華文化的千年一遇精華全盤接受,完美移植到小島上,保存至今,比朝代更迭丶戰火紛飛的中國本土更為完好。我曾思量,為什麼日本人在後來侵華戰爭中,對「老師」身分的中國表現得那麼殘忍齷齪,甚至輕蔑仇視,到今天仍然歧視看低華人?
師承蔑視可以並存?
我去過印度寫作三次,才明白「師承」與「蔑視」可以並存,唐僧去印度取了經回來,中國人才學會了「世界」丶「宇宙」丶「現在」丶「過去」丶「將來」丶「剎那」這些佛教詞彙,反而有人稱呼佛祖的後裔叫「阿差」。
不止亞洲古國是這樣,世界都是這樣。「師承」還可以變成「侵佔」。二千多年前,希臘古典文明被羅馬全盤繼承,但羅馬士兵就殺死了最偉大的希臘發明家阿基米德,並奴役希臘先賢。
日本保育盛唐文化
日本人在本土保育中國文化,以盛唐為界限,將唐朝人服裝保育下來成為和服,將孔子席地而坐保存下來成為和室榻榻米。中國全國的唐朝寺廟只餘山西五台山南禪寺、大佛光寺等三所,但日本就保留了更多唐朝時期木建寺廟,例如奈良東大寺、法隆寺、藥師寺等。日本人稱敦煌是「故鄉」,因為那裏是中國唯一保存了唐朝文化的地方。
過了一千多年,還有一個福島農夫發古人之幽情、窮一生之精力,將晉朝文人陶淵明的夢想,完美地丶隱士地丶重現世人眼前。
*日本由12世紀後期至19世紀後期,共經歷了鎌倉幕府、室町幕府、江戶幕府三個時期,是武士階級掌國、天皇權威喪失的時期。後明治天皇自江戶幕府的德川家族手上取回大權。
(待續)
文、圖:旅遊作家項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