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屆校園記者﹕走入元朗社區 看少數族裔生活圈
【明報專訊】樂施會於2015年3月舉辦「少數族裔發現之旅」,領隊吳先生和巴基斯坦裔的Umar帶領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約30名學生,走訪元朗水車館里至同益街市一帶,細看少數族裔人士在香港的生活。校園記者劉苑菱參與其中,記錄所見所聞。
「少數族裔發現之旅」目的是希望參加者透過親眼觀察少數族裔人士的生活,增加對他們的了解。元朗位於新界西北,地理位置雖然較偏僻,卻聚集許多少數族裔人士,當中主要為巴基斯坦裔及尼泊爾裔。在元朗的街道上,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不少具特色、由少數族裔人士經營的商舖,以及向少數族裔提供援助的物資中心。
語言成居港少數族裔難題
導賞團有少數族裔領隊負責沿途解說,巴基斯坦裔的Umar在香港出生及接受教育,但他的廣東話說得並不標準。少數族裔人士多會遇到語言難題,例如因為看不懂中文及英文街道名而迷路。這種種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
參加導賞團的盧同學表示,儘管香港在2008年已訂立《種族歧視條例》,許多少數族裔人士在港仍飽受歧視及被誤解。她坦言參加導賞團之前,在街上跟少數族裔人士保持距離,因為覺得少數族裔「(有)不衛生、兇惡、小偷扒手等較負面的形象」。她指自己必須改變這些先入為主的想法﹕「未了解之前就先標籤他們,對他們來說不公平。」她以沿途遇到的尼泊爾裔鑄金師傅為例,「面對導賞團突如其來的到訪,鑄金師傅不但沒有趕走我們,反而十分熱情及親切地接待我們。」
香港要做到真正種族共融還有一段遙遠的路,但只要更努力,終有一天所有種族人士都能享有平等機會和權利。如政府可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增加本地語言文化認識的課程,利用教育鼓勵不同族裔的人士溝通,增加互相了解的機會。
【文章經編輯刪節】
文、圖﹕校記 劉苑菱 (天主教崇德英文書院,中四)
文字整理﹕鄭寶欣
■編輯部評語
行文順暢 注意用詞
行文大致順暢,但不時會有用詞不當之處,如原文指少數族裔人士「流動至香港」,應該為「移民」或「移居」。另外,校記在原文沒有解釋為何少數族裔人士在港接受教育,中文或口語卻未能與香港華人一樣流利,此處或令讀者感到有點難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