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創始成員共44國
加美日本暫未表態參予
【明報專訊】今天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接收意向創始成員國申請的截止日期。埃及、芬蘭、俄羅斯昨日正式宣布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向中方提交了書面確認函。至此,來自五大洲申請加入亞投行的國家共達44個。但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洲國家以及日本,皆未公開表態。
自2014年10月24日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在北京簽約後,亞投行的「朋友圈」迅速擴容。3月12 日,英國「領投」引發鏈式效應,包括法國、德國、荷蘭、丹麥、澳洲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紛紛對亞投行投下「信任票」。
中國官方多次表態,中國倡導建立的亞投行旨在支持亞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地區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目前,大部分亞洲國家都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發展愈來愈受到基礎設施落後和資金不足的制約。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數據,2010年至2020 年,亞洲各經濟體的基礎設施若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至少需要8萬億美元基建投資,而現有國際金融體系難以滿足上述需求。
分析人士認為,多個西方國家加入亞投行,主要原因是他們看好亞洲基礎設施建設中蘊藏的巨大商機,也顯示出其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這種觀點在不少國家申請加入亞投行的聲明中得到證實。英國財相歐思邦表示,加入亞投行將為英國公司在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區域市場創造最佳的投資和工作 機會。在他看來,這是英國長期經濟計劃的重要一部分,「在創始階段加入亞投行,將為英國和亞洲之間創造無與倫比的投資與增長的機會」。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希望為亞洲經濟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德國企業正積極參與到亞洲經濟發展中來。」韓國企劃財政部也在聲明中說,亞投行將會在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在基建、通信、交通等方面有豐富經驗的韓國企業將通過加入亞投行受益。
丹麥貿易及發展部長延森表示,許多與丹麥息息相關的貿易和發展合作利益,將會同亞投行緊緊相連。
同日提交申請的澳洲方面也表示,通過與其他重要多邊機構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的合作,亞投行將在滿足基礎設施需要、促進本地區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這也將為澳洲帶來潛在的利益。
根據《籌建亞投行備忘錄》,亞投行法定資本為1000億美元。初始認繳資本目標為500億美元,實繳資本為認繳資本的20%。各意向創始成員國將以GDP 衡量的經濟權重作為各國股份分配的基礎。此前中國對外表示可出資到50%,但並不刻意尋求「一股獨大」,也不一定非要佔到50%。隨着亞投行成員的增多, 中國的佔股比例會相應下降。
中國財長樓繼偉指出,「作為一家新成立的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在治理結構、環境和社會保障政策方面將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開發銀行通行的經驗和好的做法,同時也要避免其走過的彎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更好地為成員國服務。」
分析普遍認為,亞投行的創建,絕不僅僅是經濟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改變。申請加入亞投行,不是這些國家與中國站在一起,而是選擇了與趨勢站在一起,去努力建立一個多極的、更加提倡合作、包容、共贏的新格局。未來,亞投行勢必會在世界經濟中扮演積極角色。
一直由西方國家主導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在治理結構上曾遭發展中國家詬病。據報,在2015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財政部長樓繼偉指出,「亞投行是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導的機構,有必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一些比較官僚主義、特別繁瑣的做法,我們並不認為是最佳的。」
樓繼偉還表示由中國主導籌建的亞投行將採取有別於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運營方針。雖然樓繼偉沒提及具體的運營辦法,但預計將在貸款審查機制及組織運營上採取獨自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