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故事﹕無添加生活

[2015.03.09] 發表
THEi前副教授Elita(左起)、學生Bonnie和研究助理Mia示範用薑黃染絲,浸染約15分鐘效果已非常明顯。
麥姑娘(左)和Tony認為大部分人工合成化學品並非必需品,可以用天然資源代替。
示範過程中,Mia先把薑黃煲3至5分鐘,待顏色滲出,才把布料放進煲內。
菜頭加入適量水,發酵3個月便可成為清潔用的天然酵素,打開時飄來陣陣天然酸味。

【明報專訊】很多人把「化學物質」與「不健康」、「環境污染」畫上等號,其實化學物質是一切生物死物的必要元素,要討論健康及污染問題,焦點應放在「人工合成化學物質」。今回我們找來追求天然、「無添加」生活的綠色人士,分享如何在生活中減少使用人工合成化學物。

中藥植物 染製環保時裝

你有否試過穿上某類衣服而皮膚泛紅痕癢?原來坊間衣服一般使用人工合成化學染料,不單在過程中產生有毒污水,亦容易誘發皮膚敏感。

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THEi)前副教授林綺妮(Elita)受四川貴州瑤族原住民的藍染技術及法國植物學家的啟發,帶領一班學生把本地常見的20多種植物及中藥製成天然染料,把環保時裝帶入班房和社區。「藍染在貴州有幾千年歷史,原住民相信(每一件製品)是有靈魂、神聖的。」Elita認為這種天然染布技術可持續發展,不單不會傷害皮膚,更能防蟲、防紫外光等,而且香港少有此技術,所以她邀請當地人來港辦工作坊和研究天然染料。

天然染料 無毒防蟲防紫外光

Elita與學生研究多種中藥及植物,包括咖喱材料薑黃、牛仔褲染料馬藍、中藥常見的茜草根(可染製橙紅色)等。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時裝設計系三年級學生黃穎喬(Bonnie)數年前首次嘗試中藥材天然染料,「當時正準備一個飾品設計的project,Elita推介我使用natural dye(天然染料),於是採用紅花作為染料,第一層染出黃色,再經冷染後竟然變成粉紅色!」Bonnie說溫度、時間、酸鹼度對成品的色調均有影響,所以要小心控制。雖然她未有研發新染料,但會把此手藝推介給朋友。

Elita說,現時業界採用天然染色的人不多,原因歸咎於天然染色需要長時間準備,而且固色能力低、成本較高,所以她希望可以把天然染色簡易化,只需加入熱水,調校溫度及浸染時間,便能把布料染成不同顏色;在衣物標籤上附註保養說明,如提示使用者要用冷水清洗和不能被太陽直接照曬,彌補天然染色的缺點。

本身是童裝設計師的研究助理張凱琳(Mia)說,內地不少廠家為控制成本而使用大量化學染料,但小孩的皮膚非常敏感,所以她希望參加這個項目,研發對身體無害的天然染色方法。她會在自己的童裝品牌盡量使用天然、有機、可分解的布料,如絲、棉、麻等,延續整個研究的精神。

健康食材 「機」不可失

上水唐公嶺的樂活有機農莊是社企銀杏館轄下農場,由一班社工成立。銀杏館行政總裁麥敏媚(麥姑娘)希望推廣綠色生活,在偶然機會下租得農地,開始經營有機農場,一方面可為銀杏館提供健康食材,另一方面也可讓公眾購得純天然方法種植的蔬果。

樂活農莊經理Tony在農田親力親為照顧農作物。他說1970、80年代的農夫種田根本不用農藥,後來因經濟原因,為加快農作物生長速度,才紛紛使用農藥和殺蟲劑,惟這些人工合成化學品帶來惡性循環。他說﹕「使用殺蟲劑可消除害蟲,但害蟲很快會對殺蟲劑產生抗體,農夫便會加重劑量,同時也會誤殺益蟲。殺蟲劑和其他化學物可以透過泥土滲至地下,污染地下水和生態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

Tony提倡「不時不吃」,即只吃時令蔬果,不會故意使用農藥種植一些該季節無法生長的植物。他又說,不使用殺蟲劑的蔬菜賣相可能不好,例如會被蟲咬至破洞,但吃起來有天然質感,「用農藥催生的菜心莖部水分過多,沒有口感」。不過,有機農作物全靠自然生長,收成起碼慢一半,產量較少,價格自然相對較高,令有機蔬果未在香港普及。

「下欄菜」熬湯 拒用味精

有機農耕的肥料取於大自然,如花生麩、雞糞、牛骨粉等,都是利用剩餘物資加工而成,每種肥料也有其蔬菜「拍檔」,例如花生麩適用於葉類植物,牛骨粉則適用於果實。

人工合成化學品在食物保存方面有重要角色,罐頭食物都是經化學加工才得以延長存放期。樂活農莊使用天然方法把部分農作物保存,如洛神花、桔、紅菜頭等曬乾可泡茶,也可製成蜜餞。作為推廣綠色生活的先鋒,麥姑娘和Tony本身非常重視環保,認為人工合成化學品並非生活必需品。麥姑娘指銀杏館不會在食物添加味精、雞粉等化學物,取而代之是用「下欄菜」菜頭、冬菇蒂熬的湯底;調味方面則會少用鹽糖,多用百里香、羅勒、紫蘇等,一般有小陽台的家庭已可試種。兩人認為,所謂綠色生活,其實就是反璞歸真、撥亂反正,把一切回到人工合成化學品出現前的世界,令地球持續發展,維持人類的生活素質。

文、圖:鄭寶欣、袁志敏

更多教育
中外人物﹕雙重身分的沈祖堯
【明報專訊】沈祖堯出身基層家庭,父親開舖賣眼鏡,沈父知道兒子想讀醫,開玩笑叫他讀眼科,可轉介病人配眼鏡。他最後選了腸胃內科,開展從醫生涯。過... 詳情
【明報專訊】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不知同學有否與家人回鄉過節?不同中國城市有不同的發展速度,有些人的家鄉可能華廈林立,有些人的家鄉或仍保存鄉土... 詳情
時事漫話﹕庫房「意外」水浸 派糖加碼
【明報專訊】◆資料A 漫畫內容 漫畫中遍地是錢,從一輛寫着「辣招稅」的車不斷跌下來。「財神」脫去外衣,一隻手拿着寫上「財政盈餘」... 詳情
時事漫話﹕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題目a) 同學要指出資料A中「財神」見到大額財政盈餘的反應是預期之外、難以置信。同學要按題目要求用資料B作答,指出香港政府... 詳情
【明報專訊】˙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學習概念:慢性疾病(Chronic disease) 糖尿病是...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